01
看完了《无名之辈》,脑子里萦绕着这三个字——“存在感”。
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拼命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马先勇,十年前的一场酒驾击破了自己的“警察梦”,导致了妻子的亡故和妹妹的残疾,十年后,他依然拼了命的想从一个小保安变成一名协警;
胡广生(眼镜),来自乡下的“小混混”,想要靠一把土枪来干一番大事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来证明自己的霸道和与众不同;
李海根(大头),作为兄弟,他陪着眼镜去抢劫手机店,幻想着用卖手机的钱盖房子作彩礼,然后娶心爱的霞妹回家;
马嘉旗,一场车祸导致的高位瘫痪,全身上下只剩下脖子和头部还留有一丝生机,面对两个突然闯入她生活的“悍匪”,只想一心求死……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求自我的价值所在,阴差阳错之下,抢劫后落荒而逃的眼镜和大头躲进了马嘉旗的家中,马先勇顺着已有的线索一路追查这两个打劫的“贼”……
然后,造就了这一出喜剧+悲剧。
前半程你笑得有多开心,后半程你哭得就有多撕心。
《无名之辈》电影海报
天台落雨的那一段,是整个电影情节的转折点。
眼镜和大头带着马嘉旗到天台,完成她的“死前遗愿”——给她拍各种鬼马精灵的照片,然后三个人坐在天台上,眺望着远处空旷的大江和高楼。
这个场景有些破败,有些荒凉,却又让人觉得莫名的开阔和舒服。
随后,眼镜和大头起了争执,大头在雨中对眼镜嘶吼,老子不叫大头,老子叫李海根。
说出自己的名字,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想用一些方式,被别人记住。
大头也好,眼镜也罢,都只是一个外号,就像是一个游走的头衔或标签,更容易让人记住,但也更容易被人忘记。而我们最想被人看到的,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胡广生拉起兄弟,莽莽撞撞地干了一票抢劫,想用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件,证明自己的存在;
所以李海根陪着兄弟,想去赚够20万,带着心心念念的霞妹,回到乡下,盖个房子,买棒棒糖,结婚;
所以马先勇竭尽所能,想通过追查两个劫匪立功成为协警,想买一栋有电梯的房子,想补偿亏欠的妹妹和女儿;
所以马嘉旗在经过了十年的瘫痪生活后,唯一的愿望就是,不再继续苟活,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当所有的意外交织在一起,马先勇、胡广生、李海根坐进了同样一辆救护车的时候,就像是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本来,一个转身,他们就能回到各自平静的生活,但一个烟花的绽放,让这一切成了泡影。
似乎他们努力的过程,也在绽放之后,成了泡影。
伴随着片尾曲的响起,眼镜和大头,从开篇的两个蠢萌莽撞的“笨贼”,变成了观众心目中的“悲壮英雄”,这何尝不是因为他们触碰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一些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谁不是卑微地努力、坚强地生活,想要用金钱、地位、职业、车子、房子、外界的认可,甚至是对生命的一丝掌控感作为证据,印证自己曾经在这个世界上认真地活过。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02
我想起很久之前,我做过一个梦——梦境里,我返回山东老家,舟车劳顿之后,在村庄里的小巷中,看到了奶奶半透明的鬼魂,她塞给我一张小纸条。
小纸条上写着一句话,被遗忘了,就被湮没了。
我觉得这个梦境无比奇幻,三个月之后,我把它写成了一个故事,最后的结语是——
在灵魂的世界里,你被我铭记,我被他铭记,漫长的记忆像一条长链,肉眼不可见却又真实存在。这也许就是记忆的意义。
如今,奶奶走了已经有十几年了,我也从山东远嫁到贵州,但现在还能想起小时候,我对奶奶讲,你要活得久久的,将来看我结婚。
2020年的暑假,老公的奶奶也走了。葬礼期间,孩子喜欢跑到屋后的一个坡上玩沙,我陪着他,有天转头突然瞥见后面的储物室里,放着几个做法事要用的蛋糕,桃红色的塑料小盒,白色和彩色的奶油。
很廉价的东西,而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小蛋糕了。
小时候过生日,每年奶奶总是会给我买这样的小蛋糕。五毛钱一盒,对我们这些小孩来说,已经天价的美食。
那个瞬间,我忍不住泪目了。我不知道跨越十几年的时间,在相隔近两千公里的山东和贵州,在生日和葬礼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场合,冥冥之中竟有这样的共通之处。
想起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用了76年时间来探索人类的终究奥秘,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
最后的结论是,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坚信名望、财富和成就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保证,但最后的事实是,好的社会关系能才让我们过得健康、幸福。
这项心理学史上堪称奇迹的漫长追踪中,来自贫富不同阶层的724个少年,就像是这世界上不同人生的缩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走向和结局。
我想,他们可能也想要寻找各种方式寻求和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吧。76年的历程中,他们长大、成熟、衰老、死亡,进入了不同的职业和阶层,有人实现了平步青云、一路直上,也有人中途失意、掉落云端。
但走到余生,决定幸福指数的,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外在标签,而是你的人际交往,你的亲密关系,你的婚姻满意度。
前半生,我们一路向前,向外求索,力图抓住更多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后半生,我们安居一隅,守护家人,这才恍然发觉,给你带来健康和幸福的,却并不是青壮年时的外在追求,而是那些陪在你身边的重要他人。
这724个少年中,诞生了一位美国总统——遇刺身亡的约翰·肯尼迪,但其他不同走向的人,不管地位身价如何,何尝不是像你我一样都是芸芸众生呢?
这世界上,只有少数的伟人会被写进历史,会被后人不断念起,其他的名字,在时间的长轴上,亮起了一瞬间,然后又以不同的速度和频率,渐渐熄灭了。
有谁最终会真正记得你的名字?
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子女。
我想,这也可能是这项研究的寓意之一——
这世间有许多种寻求存在感的方法,或献身于一项沉寂却伟大的事业,留名青史,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好坏兼有),成为时代的标签或案例……
但对多数人而言,我们的名字不会写进历史,百年之后,不会被后人反复念起,我们唯一能够被铭记的方式,是被你身边的人铭记。
所以,珍惜你身边的人吧,也许是那个偶尔拌嘴的木讷老公,也许是那个闹心又贴心的孩子,也许是偶尔会唠叨你的父母和亲人。
他们,才是会铭记注我们的人,才是我们的价值和归属所在。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03
那么,除了寻常的金钱、地位、名望,死亡可以成为一种存在感吗?
但这就是马嘉旗的追求。如果你是马嘉旗,当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你愿意体面地死去吗?
没有人能轻易地做这个决定。
也许因为学习心理学的缘故,我一直倡导“向阳而生”,我坚信,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世界上没有多少真正的“绝境”,真正困住你的,是你的心。
所以,我不愿选择死亡,我愿意选择希望。
当然现实可能要比我的臆想更加残酷。
电影中,一群高中少年挥舞着网球拍、羽毛球拍前来救场时,弹幕里出现了两种声音——一个在喊“热血”,一个在喊“电影最大的败笔”。
我承认,这个情节有些美化,可是,少年时代不就是人生的一种美化,把世间的人与事都看得理想,很多东西都追求到极致吗?
除此之外,电影也有其他的美化,霞妹不是庸俗拜金的“坐台妹”,她懂得大头的付出,暗自护他,穿上白裙的她拉起他一起奔跑时,像是两个人的一场救赎;地产老板不是世人心目中的“无良老板”,欠钱跑路之后,又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儿子的安危,返回了这座小城的是非之中;小三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坏女人”,没有骗财之后撒腿就跑,而是一场厮打和对骂过后陪地产老板一起回去,打群架。
影片的最后,更是一场最大的“美化”,写出了每个人的结局——
马先勇:留在工地继续做保安,等待搬进新家。
马嘉旗:搬去和马先勇住,还是常常斗嘴。换了电动轮椅,每个月都会去监狱探监。
胡广生(眼镜):在狱中坚持自学护理,因苦学视力下降,真的戴上了眼镜。表现积极,争取减刑。
李海根(大头):被探监时向霞妹求婚,求婚视频上了抖音,获上万个赞。表现积极,争取减刑。
肇红霞(霞妹/真真):刑满释放后回寨子照顾大头父母,开了一家卖方竹笋的网店。
地产老板和各家孩子们的生活也都恢复了平静。
看,多么完美的结局。
可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童话般的臆想中的结局,放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物、事的偏差,都会衍生出截然不同的走向。
那么,当无路可走时,可以选择死亡吗?
我依然不想选择。
就像马嘉旗和胡广生的那段对话——
胡广生:你说为啥子会有桥?
马嘉旗:因为路,走到头了。
胡广生:那桥也是路啊,架在河上面的路。
眼前的路没了,但依然有桥。
就像是我在天台那个镜头中感受到的——荒凉,破败,却又空旷和开阔。
在这个镜头中,我感受到了希望。
如果说电影结局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极致的理想和美化,那么这种极致从何而来?
依然来自于人间,这世间有许多欲望、黑暗,但也有许多光明和坚守,但在许多小小的角落,顽强地滋生着许许多多的善与真。
04
影片的最后,胡广生(眼镜)看着漫天的烟花,脸上是落寞绝望的表情,嘴里喃喃自语,耍老子。
当一天的闹剧落下帷幕,一切阴差阳错和机缘巧合都将归于平静的时候,他也许想知道,究竟是生活耍了自己,还是要跌跌撞撞后才明白,也许最开始对于存在感的追求,就找错了方向?
最后,回到电影题目——无名之辈,作为一个小人物,该何去何从?
没有人能给你答案,但我相信除了沉沦、犯罪、自暴自弃之外,一定有其他的出路。
因为你我,都是一样的芸芸众生,我们承认,这个世界有地位、金钱、阶层、天赋的差别和由此带来的限制,我们承认有些时候,即便竭尽全力,也未必能达到云的顶端。
但只要你在往上走,就一定会比原来的自己更好。
在《无名之辈》的那个可能并不存在的完美结局中,每个人都找到了存在与归处,依靠的并不是金钱、职业、名气或车房,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牵绊。
所以请记住,奋斗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你毅然前行的时候,别忘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珍惜和守护你身边的人,他们才是最后真正铭记你的人。
文:于格 (来源:于格的格子铺 ID: yg_gezipu)
责任编辑:微青
本文转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