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一生。
但做出明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会对固定模式执着。
美国“码头工人哲学家”埃里克•霍弗在他的著作《狂热分子》中对固定模式执着有过一种解释:
当人们的生活朝不保夕,在饥饿边缘,无力控制外在生存环境时,就会执着于具体直接,且熟悉的生活方式,不会花时间去悲愤,也没心情去造梦。他们通过把生活模式固定化来对抗深深的不安全感。
这是一种借此给自己制造幻象的方法,即不可预测性已经被自己驯服。
现在的我们,虽然生活不愁吃穿,但对于外界的不确定性仍有所恐惧,很难走出固定的生活模式,于是遇到选择时会焦虑。
那么,我们该怎样走出自制的幻想,进而做出客观合理的选择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讨论下。
01
投身真实世界,
从大脑思维中解放出来
很多人不敢做选择,是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感。
我们要承认,选择是存在风险,但更多人的风险是存在“思维”中的。
生活模式本身就是思维模式的展现。
“思维”无意间给我们制造了种种不确定感,让我们对外界产生恐惧,进而不敢进入真实世界,于是很难做出决定和选择。
这也是埃克哈利•托利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一直强调的观点,即我们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
我们的大脑制造出一个虚假的自我,即那个自恋性的小我,它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它一直处在恐惧死亡和毁灭状态中。正是这种思考,让我们向思维认同,进而出现恐惧情绪,我们害怕失去,害怕失败,害怕受伤害,等等,其实都源于小我的恐惧。这个小我,不仅时刻提醒着过去的痛苦和恐惧,还让我们对未来过于担忧。
比如,我们工作有压力,就是害怕失去,害怕失败。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生活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婚姻出现问题,也是害怕受伤,害怕失去,“离婚怎么办?”,“离婚,自己就是个失败的人”,你看,我们大脑中的那个“小我”一直在提醒着我们,让我们向自己的思维认同。
其实,思维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很难摆脱原来的生活模式。
02
认清现实,
是选择的关键
前面说了,我们很难做选择,是因为对外界的不信任,而这种恐惧感是我们的思维产生的,那么当我们走出思维,活在当下,认清现实,就可以为选择做好准备。
其实,认清现实,是选择的关键。
首先,认清现实,要认清自己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认同问题。
只有“意识”到,我们才能有所行动和改变。当我们的大脑出现强迫性思维时,我们要作为一个观察者,不去评判。
比如,我们因为工作压力而出现认同性思维,可能有愤怒和抱怨的情绪,我们要允许这些情绪存在,然后作为自我观察者,问问自己“此刻的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此刻的我自在吗?”。然后再想想“现在是最糟糕的时候吗?”,“对于工作,即使真的失去,会怎样,真的活不下吗?”,“没有其他机会和可能吗?”等等。
其次,认清现实,我们要接纳现实。
接纳,并不是一个开心、愉悦、积极向上的过程,而是一个无奈、悲哀,甚至有些绝望的过程。
但接纳,是改变的开始。
我认识一个姐姐,她面临的选择困难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接纳现实。
她的儿子(20岁)罹患血癌,移植后在北京恢复近两年时间,但经济压力迫使他们要重新租房,而在她能承受的范围内,看了很多房子都不中意,一直犹豫不决,要么觉得空间小,要么觉得地理位置差,总之,就是各种不满意。
她和我抱怨时,我开诚布公地说:“是你期望太高了。”
她听后愣了一下,有所醒悟地说:是的。”
其实,她之所以期望高,是没有意识到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孩子的重病已经不允许她有过多的期待,而这就是她没有接纳现实,进而无法做出决定的原因。
再次,认清现实,我们要认识自己。
认清现实,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就像前面说到的姐姐,她还活在过去,想着儿子没生病时的生活,但那样的生活现在是无法实现了,她要考虑经济问题,孩子身体问题,她心中的美好生活只能暂时安放在别处。
如果没有认清这样的自己,她就很难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
可见,认清现实,不仅包括思维、社会层面,还有认识自己这个比较艰难的部分。
认识自己之所以难,主要在于我们的自恋感。因为接纳是一个不愉快的过程,会破坏我们的自恋,于是我们用不做选择来掩饰自己的优越感和价值感。
但不主动做出选择,生活就不是自己的。我们必须做出主动的选择。
03
做出明智选择,
以“当下最重要”为标准
当我们了解到认清现实是选择的关键后,接下来要怎么选择呢?
答案是,以“当下最重要”作为选择标准。
其一,在犹豫不决时,先问问自己“当下什么最重要”。
就像前面说的姐姐,她最开始的选择困难,在于“是留北京,还是回成都”。回成都,省去租房的费用,经济压力缓解很多,但回去后,担心孩子身体出问题,因为现在孩子虽然恢复很好,但体质还是很差,免疫力也低。
我问她:“是省钱重要,还是孩子身体重要。”她说是后者。
她留在北京后,接下来就是重新租房的问题,在确定租房子的费用只能控制在2000到3000元后,我问她:“租房子是环境重要,还是地理位置重要,以及房子内部格局重要?”
顺着这个“当下最重要”的思路,她找到了选择的方向。
其二,主动选择,意味着自己负责。
当然,在以“当下最重要”为标准做出选择后,我们要为此负责。也就是说,不要轻易后悔,更不要去抱怨他人。就像那些对固有生活模式执着的人,不该看到他人有更好的发展而疾恶如仇,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其三,做出的选择,要指向未来。
在以“当下最重要”为标准做出选择时,我们还要考虑“更好”这个趋势。
也就是说,我们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做出了“当下最重要”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次要的点和未来相连。
就像龙应台教育孩子,“当下最重要”的事是用功读书,但读书不是为了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在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这就是指向未来的“更好”。
当然做到这些很难,这不仅需要一个人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还要有未雨绸缪的能力。
写在最后
武志红老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虽然选择有风险,但我们主动做出选择,就意味着自己所经历的生命体验都是自己参与的,而这其实就是在做自己。
而做自己,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人生意义吗?
认清现实,主动选择,为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