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thur Chen
编辑: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来源:微信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
一战士兵、幸存者、德国人雷马克,参加了一战西线战场,他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在战争结束的10年后,写成小说《西线无战事》。甫一问世,便引起轰动,作者本人因此书获得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30年,改编电影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书与电影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反战题材作品。在近90年后,由德国人自己投资拍摄的新版《西线无战事》,也即将冲击奥斯卡。这部作品,曾经长期霸占豆瓣影片排行榜首。
谈到反战,相信没有人会不认同战争的残酷,战争对普通大众生活的摧残。《西线无战事》无论是书,还是旧版、新版都用不少篇幅描述那些断壁残垣、支离破碎、幻灭虚无,这里也不再赘述。
然而,我始终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层面的反战,多少也是有些无力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往往是在那些策划战争,指挥战事的人手上。
在新版电影《西线无战事》中,恰好也刻画了这样一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他出场的若干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此作为心理分析的资料,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这位德国高级军官一开场,便是以强势的主战形象示人。
面对下属报告,国内的谈判团已经出发,他不懈地表示,这些人都是卖国的。
而自己下的命令就是战斗,所以要将战斗奋战到底。
当然,他不会真的上战场,镜头一切,是无数年轻的生命在战场厮杀,然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他第二次出场的时候,战事已经渐渐明朗,德国已经很难有翻盘的可能。
这时候的德国士兵连吃的都很难获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能在几米的长桌上,悠然地吃着一道一道精致的法国菜,并与桌子对面的助手谈谈人生。
他先问了助手的出生日期,以及助手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由此引出他的原生家庭。
原来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军官,而且曾跟随近代德国的伟大人物俾斯麦征战,并且接连取得胜利。
1971年,他的父亲还曾开拔进入法国巴黎(1918年的一战,德国的主要对手也是法国),并且顺利凯旋。
一想到这里,他便颇为哀伤地表示:
生不逢时。
这一段难得一见的“情感表露”,蕴藏着大量的信息。
我们一般会从这个人“好战”、“崇尚武力”这种表层信息去解读一个人这么做的理由,但这样其实也忽略了一些更能反映他们内心世界的信息,比如他们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如果他们不这样“好战”又会发生什么的思索。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视角去审视,便会发现这位将军之所以好战的背后,其实是他在试图治愈自己不幸的童年:
1、他的父辈有着赫赫军功,对他来说,这既是荣耀,也是压力。
在他的世界观里,要是能够接过父辈的“枪”,完成父辈没有完成的任务,那么才算是可以与父辈比肩,可以获得父亲的认可。
否则,他永远都没有办法“超越”父辈,一辈子都抬不起头,一辈子都要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
2、他曾表示,与父亲关系最好的时候,是他的童年。而这正是父亲凯旋回来之际。此后的德国,便渐渐走向式微,父子关系也从高点跌落。
那么,恢复往日“荣光”,让父亲“高兴”,也就可以“重获”父亲的爱了吧——即便这时候,可能这个父亲在生理意义上,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所以,表面看似强大的他,内心其实很脆弱。
然而,我并不同情这样的人。
他想要获得认同、获得爱,这是正常的需求,想要治愈自己的童年,也是能够理解的盼望,但是,他并没有通过自己,而是通过透支他人、支配他人来试图获得——姑且先不去讨论,这样做能不能真的实现。
这就是电影展示给我们的讽刺画面:
好战的是他,但是代替他出现在战壕里的,却是一群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不甘心的是他,但是这群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却不得不为他的不甘心付出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为代价。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可恶的人,用别人的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
这就是《西线无战事》揭露的战争的本质。
这群年轻人,本来是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
甚至,他们原本并没有那么多的“仇恨”。
我看过的一本《西线无战事》小说里,在附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叫弗雷德的英国士兵,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记录了一个一战圣诞节休战期间的小故事。
那天,有名德国人走出战壕,喊对方也走一半的路。不久所有人都从战壕中走出来,与德国人握手,并交换香烟。
有人给了弗雷德一些雪茄、饼干。
弗雷德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拿出来,所以他把家人寄给他的圣诞贺卡给了对方。
如果没有战争,这群年轻人,原本可以坐在教室里学知识,用大脑开展竞争,用身体开展合作,这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可是战争爆发,他们便要走上战场,然后血淋淋的数字,让他们变成“敌人”。
这种战争创伤,是不太可能用言语修复的,往往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西线无战事》中的将军并不是从小就喜欢打仗的。
他其实也是从父亲那里“传”到了“战争创伤”,然后为了治愈自己的创伤,他又成为战争的主角,然后再通过战争,把这个创伤传播给下一代……
有位国外理学家对年长者发动战争做过心理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对年长者来说,特别容易感到时光流逝,世界渐渐不属于自己,特别是看到年轻人渐渐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不再沿着自己设定的轨道前行,这让他们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生命就在不停地消失。
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个能够“中止”时间,让时间重新属于自己的办法。
那就是发动战争。
战争,让原本可以走出自己生命的年轻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放弃原本的计划,走入战争时间。
然后,战争会造成彼此严重的敌对、创伤,这就可以让这群人带着伤痕,去“继承”自己的生命。
这样他们就可以把时间暂停在属于自己的时刻,并通过这种对其他人生命的“改造”,获得生命的“延续”。
当然,无论他们抱着怎么样的动机,他们实质上就是在用别人的人生,来治愈自己的童年。
这样的情况,不会仅仅发生在战场上。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过不幸的童年,家庭内部有代际创伤,然而,他们并没有让这些不幸、这些创伤到自己为止,而是通过占用、忽悠别人的生活、时间、精力,来试图治愈自己。
他们可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朋友……
可悲的是,这样的治愈不可能代替实现,但是被他们利用的人,自己的人生确实大概率被破坏了。
雷马克在《西线无战事》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对利用者和被利用者的心态,做了很好的诠释:
他们(利用他人的长者)深信用了最适合的方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而在我们(被利用的对象,一般更年轻)看来,他们的失败也正因于此。
他们原本应当是我们通向成人世界的介绍者与引路人,引导我们通向工作、义务、文化、进步的世界,通向未来。
虽然我们有时会嘲笑他们,但本质上我们信任他们,但在我们的思维中,他们是权威的象征,代表着更高的理智与更人道的知识。
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比他们要诚实得多,他们只是在说空话和耍机灵方面领先我们。
他们传授给我们的世界观也在炮火之下崩塌了,我们必须独自克服这一切。
对年轻人来说,早点认清这一点,尤为关键。
不要让别人滥用你对他们的信任,从而让你为他们“卖命”。
你的人生,如果开局美好,就要尽情享受,如果并不美丽,那么用来治愈你自己的童年都来不及。
当然,在你漫长的人生中,特别是人生的早年,难免会遇到几个看起来值得信任的人,这些人恐怕会好好地利用你一阵,让你狠狠地跌一跤。这就是人生的“学费”,恐怕也是不得不交的。
你不太会只看我的分析文章,就能洞若观火,但是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及时“止血”,今后擦亮眼睛,就已经很好。
更关键的是,你不要复制那些利用你的人,用别人的人生,来治愈自己的童年了。
对那些利用别人治愈自己的人来说,要早点认清,这条路终究是走不通的。
这些人当然不会顾别人的死活,所以我不准备从这个角度去劝慰他们。
我想说的是,你要借用别人的人生,无非是感到很难靠自己来治愈,亦或者自己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治愈了。
然而,这种“接力”,说到底是也不是你的使命,而是上一代,甚至上几代自己应该去完成的,他们的恩恩怨怨,也应该交给他们,如果他们这一代完不成,那他们自己要接受这就是完不成的一件事。
他们把这些“责任”抛给你,说到底是对你的不负责,不是信任、嘱托、期许。
你浪费了自己太多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太多的时间,去做一件其实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
现在,你真正需要做的是,无论你现在多大、多老,都要重新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
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才能真正帮助你走出童年的伤痛。
时间真的不多了,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期待别人替你完成之上。
作者简介:Arthur Chen,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2012年在上海出发。组织咖啡心理公益咨询、公益单身相遇活动、公益心理团体活动、公益心理咨询师学习活动、心理类科普原创翻译读书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杯咖啡,温暖世界的内心。本文转载自知乎平台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