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自律很难?其实是你用错了方法。
时间:2022年11月02日 10:00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自律很难?其实是你用错了方法。-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这个时代任务很多,焦虑也很多,作为打工人或学生,完成任务,获得资源是每天都需要疲于应对的事情。

在这种状态下,自律成为了人们追求高效和成功的一把钥匙,但是大家都在喊口号、立flag,但是一旦工作学习起来,自律就变得非常难。

有很多人在做不成某些事情之后,就只是把自己贴上“懒”“心态不好”等负面的标签,这种思考的深度注定无法帮助你走出不自律,因为你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无用的标签,并没有进行接下来的深度思考,所以自律也不会有所改变。

其实自律能够达到,有两大方向上的因素。

第一大方向,是你的身体资源和心理资源是否能够支撑你完成你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就拿一件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来举例---起床。

起床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难倒了很多人,有些人很容易早起,并且精神饱满,很快就能投入工作和学习中,但是有些人早上再怎么鞭策自己,就是很难起来,如果靠意志力去支撑自己,过不久就会出现身体问题。

我有一位朋友,她说自己是那种晚睡晚起的类型,但是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关系,逼迫自己每天晚上十点睡五点起,一个月之后,得了很严重的荨麻疹。

其实这场荨麻疹是她身体中反抗这种生活习惯。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身体的状态和生理基础都有差异,你不习惯早起或许不只是你懒那么简单,而是你的生理规律就是更适应晚睡晚起的规律,那么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早起类型的工作,你再怎么给自己打鸡血,逼迫自己自律也没有用,只会折磨自己。

心理资源也是一样,很多人在遇到工作困难的时候会想到拖延和退缩,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具体退缩的原因为何,他们只会责怪自己不上进、懒、能力不行等等。

其实更深层的根源是你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在这个阶段很难应对眼前的这个困难,所以你才会想要避开。

特别是心理素质和能量十分重要,因为知识和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补充和学习,但是心理素质和能量是一个长时间形成和积累的结果,短时间改变起来比较难,所以你在这个时候,不去看到这里面深层的原因,而只是要求自己去达标、去自律是没有用的。

在心理能量不足的时候,你要学会的是如何降低心理预期,并且改变自己看待无法完成某个目标和任务的归因方式。

必要的时候,放弃一些目标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大方向,就是应对目标的方法出了问题。

我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比较常见的目标管理误区:

01.时间规划vs时间复盘

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放暑假的时候,当妈妈让你好好规划一下每天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你会非常习惯的掏出一个小本本,写一个类似于日程表的东西: 

8.00起床

8.10洗漱

8.20-8.40吃早点

8.50-9.30写语文作业

9.30-10.00写数学作业

.........

这个方法看似井井有条,但等你开始操作时,你会发现自己一直被时间追着跑,但凡其中一件事情脱离了规划,整个日程就乱套了,你就很容易陷入到焦虑中。 

但是一天下来,你发现这些目标实现不了自己,等到明天你就会因为昨天没有办法实现自己规划的目标而感觉到气馁和挫败,于是第二天就不想继续了。

并且,这种方法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形式主义,比如,如果再九点三十之前就已经写完了语文作业,那么剩余的时间你怎么安排,你或许会浪费这部分的时间,这并没有为你提高效率,而是被日程表框住了。

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是我们应该转换一下思路,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设计一个符合我们自身学习和工作节奏的时间工作,辅助我们更高效的完成任务,并且这套方法应该是灵活的,可以调整的。

所以我们不能只是一开始死板的给自己画一个圈,把自己圈入到某个日程表中,而是先要学会观察我们自身的学习工作状态,做一小段时间学习过程的观察复盘,然后逐步调整属于自己的规划表。

这里有两个步骤:事前规划+事后记录

你只需要在做完某件的时候,去记录一下它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记录的时候注意两点:

第一点,记得记录纯时间而不是毛时间。

比如你学习了一个小时,但是15分钟在玩手机,你就要把这两项时间分开记录,否则你就无法精准的记录自己学习的精力到底可以持续多久,会影响接下来任务的安排。

第二点,你需要同时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时间的感受,这个很重要。

你对使用世间得饿感受决定了你是否可以持续的以这样的方式去工作和学习。

比如,你每天给自己安排半个小时背英语单词,但是你每次背到十五分钟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累,注意力无法很好的集中,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记录一下感受,因为这说明半个小时的英语单词对于你来说其实有些困难,你需要调整你的学习机会和任务。

记录时间使用的感受可以让你明白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使用能力,知道自己的饱和度和极限在哪里。

当你达到饱和度和极限时,就要学会去调整和优化目标,而不是鞭策自己一定要达到目标,这是不现实的。

02.任务清单vs目标罗盘

很多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够在睡前亲手逐条的划去自己今天完成的任务,这样很有成就感。

比如:

拖地

洗衣服

遛狗

给自己做一顿好吃的

跟男朋友逛街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被你划掉的目标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目标,一天下来,你会发现你只会挑选那些简单易行的任务先做,那些困难的任务全都被你剩下了。 

结果那些剩下的任务会让你一直拖延,这样的方法压根解决不了你拖延不自律的问题。

这种办法会让你陷入一种看似很高效、很忙,其实是瞎忙的状态。

而且这种任务清单多半都是以天为单位去计划的,这种计划办法太过于粗略,很难让你看清你离自己的最终目标还有多远。

所以这种时候,我们需要使用更高维的管理办法:目标罗盘

我们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目标罗盘。

绘制的第一步,知道自己目标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就是你此时所在的位置,终点就是你需要达到的那个位置。

第二步,设计这个线路之间的线路图

这个线路图的设计过程还是那句话,不是一次性可以设计好的,千万不要像给自己布置暑假任务那样死板的去设计,还是要借助我在第一部分讲到的先规划,后记录的办法,根据自己当前的表现状态逐步去复盘和调整。

设计线路图的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学会拆分你的目标,直到它可以变成你可以操作的动作。

只是拆解还不够,我们需要引入一些直观的指标去量化和衡量我们的拆解目标是否达成。

这种量化过后的目标会成为你达成目标的关键结果。

也就是说,你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这个最终的目标,关键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最后一步,记得给这些关键结果加上权重,加上权重意味着你对于自己目标的把控是清楚的,方便你在日后如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更加清晰的知道应该着重去做哪些事情。

这里推荐vision这个目标管理工具给到大家。

03.外部压力VS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69年进行了一次心理实验。

他随机选出一些大学生分成两组,玩一种叫Soma的积木游戏。

这种玩具可以拼组成不同的形状,玩到复杂时非常具有挑战性。

两组学生要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按照规程玩这种玩具。

第一组被告知,他们每按纸上的图案拼组成一个形状,就能挣一美元。按照1969年的物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另一组学生则没有任何奖励。

半个小时一到,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家:“请等一下,我出去几分钟印出有关问卷,请各位填写。

但他出去后并非印制问卷,而是通过秘密观察孔看看屋里的动静。

结果发现奖励组的学生基本上开始停止拼图,而无奖励组的学生更倾向于继续拼图。

德西把这些实验结果归结到一个问题:是什么能有效地驱动人们的行为?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控制?

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回到自律与目标这个问题上,你会发现,当你发自内心想要做某件事情时,你不用谁的督促就会自动去完成,甚至为此克服重重困难。

这是因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本能,都会本能的去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这是所有人最为宝贵的心理资源

内在动力的形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感知到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调用自己的能力去达成目标,而如果只是靠外部压力驱使自己,就无法真正的长期坚持下去。

所以帮助自己发掘自身的内驱力,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它决定你在你设置的目标上可以走多远。

作者:咿呀树(?伊然)
责任编辑:一只梨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

本文转载自知乎平台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