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分享, 如何从心理学科学视角理解生活种种. 来自APA美国心理学学会官方播客Speaking of Psychology《谈心理学》, 播客采访和分享当今正在进行的、重要、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00 形容一下, 音乐在生活的地位?
我好像很长时间不再沉迷于音乐了, 慢慢把大部分听音乐的场景都切换成了听生活大爆炸/播客. 我所有声音消费时间里,音乐可能只占30%, 30%里面可能20%是心情特别好+80%睡眠学习冥想纯音乐. 也许是因为各种音乐让我的大脑, 不由自主地联想起, 很多不合时宜的感性, 尽管过去我视之为“穿越时空”的力量.
前阵子, 我在悉尼市中心偶遇了一场雨里的音乐, 我再次感受到了音乐对心绪牵动的神奇力量. Westfield mid city门口有棵摇摆的树, 似乎经常有演奏在那个位置, 时常围绕了许多随便驻足的游客市民. 那天是小提琴演奏, 他在拉一曲很熟悉的日本音乐, 我想不起来是什么了. 那首音乐没什么吸引到我, 而我单纯像做社会学观察一样停下来,观察下围观的人群里有什么人会投币.
直到开始下雨, 音乐停下来, 演奏者开始转身调整雨里的设备, 我意识到: 我的大脑里一次次流过那句“这该死的世界还好有音乐”. 我对这种大脑反应很惊讶: 我为什么用“该死”形容客观的环境, 这首歌其实在这个场景也算不违和的美, 那天也只是我的平静的一天.
那种突兀感,就像《肖申克的救赎》狱友们在监狱听到了Andy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 这首歌被用于象征自由与希望, 在电影里意味着Andy 出逃任务的起点动作.
我又想起,之前我和楠经常在下班路上,在出租车上听一首喜欢的音乐,感到自己在世俗游荡了一天的灵魂被抚摸了, 窗口迎面吹来的冷风都感到舒适.
再想想,最近风靡全球,让人们在人生理想清单上划掉的一项 Tylor swift 演出,亲临现场的投入感、 被“美好”引发的治愈感;
许多打工人在下班之余的live里, 感到素日无处安放与展开的自我意志被表达与传递等等.
我们会用: 感性被牵连起来、对世界的感受被激发、感受到自由与希望、灵魂被抚摸,这样的词汇去形容“听到音乐”的全身感受.
我也无数次好奇,音乐是如何操纵人类大脑, 让人们在监狱、在厂里、 在嘈杂的地铁等等处境的感受, 都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被激发的.
01 音乐是怎么操纵我们的情绪的?
为什么我们听有些音乐会很快乐/有些很悲伤,是否有关键的旋律或key是快乐或悲伤的? 实际上不存在快乐或者悲伤的音乐, 悲伤的乐曲也可能让人快乐. 如果有的话这个社会可能没有悲伤的人了(笑), 我们可以按照“快乐之歌”的规律量产某类音乐, 让所人甘之如饴.
那为什么我们对有些音乐有不同的情绪呢? 因为音乐作为非标品, 通过节奏、调性、和声等元素的无数无序序列“按摩”到了你大脑的不同区域.
Meyer, L. B. (1956)更进一步的研究结论里说明了它是如何与情绪连接的: 音乐中的节奏、和声与调性等元素激发了大脑的情绪产生的核心过程: 紧张、释放(压力)、预期、惊喜感受.当音乐满足或违背这些预期时, 它引发了不同的情感反应.
此外,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并非来自音乐本身,而是来自听众的认知过程. 比如, 不同个体的心理预期是与不同的文化规范和个人经历相关,比如同样是听日常听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自由公民vs狱友的听感可能完全不一样, 同样是听某种民族音乐, 本民族人vs其他文化的人感受可能也不一样.
音乐满足或偏离大脑的期望,会引起情绪反应. 因此,音乐中的意义和情感被视为这些心理过程的产物, 导致在不同的听众中具有主观性和可变性。
是否存在普遍被认为优美的音乐或者普遍被不喜欢的音乐呢? 比如很少简单不喜欢帕赫贝尔的《卡农》伦纳德·科恩的《哈利路亚》的人.
实际上不存在, 对音乐中普遍优美或低俗的看法受到文化影响大于曲类本身.虽然帕赫贝尔的《D大调佳能》或伦纳德·科恩的《哈利路亚》等作品, 相对而言,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 但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感知和欣赏音乐的方式的个人偏好和文化背景相似导致的.
并且,接触不同音乐风格和接受的训练, 会显着影响我们对耳朵愉悦或不愉悦的感知. 因为音乐品味各异, 并非所有人的摇篮曲都是轻音乐, 也存在不听死亡金属就无法入睡的朋友(笑).
02 音乐为什么会牵连起, 我们特定的回忆?
相比起视觉信息, 音乐会产生牵连起更生动的记忆. 艾米·贝尔菲(Amy Belfi)的研究发现, 她给参与实验人展示两类同一过去时间段的信息: 一类是热门歌曲、 另一类是名人面孔, 并询问他们这是否触发了他们那个时间点生活记忆,如果是的话, 请分别描述. 结果表明, 与视觉刺激相比, 音乐产生了特别生动的记忆, 具有更多的描述性语言和感官细节。
比如, 你随机地对比一下, 在你生命里某个时间阶段里, 一首很重要的音乐vs一本日记/一张照片给你带来的记忆与情绪冲击. 陈奕迅的《葡萄成熟时》让有些人想起冬至, 让有些人想起和前男友过的圣诞节, 而这种回忆和情感的牵连程度, 往往比你看到那一年一起拍摄的照片更加剧烈…
另外 为什么许多人从青少年时期就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即使长大后仍继续聆听同样的音乐? 这种现象可能与暴露程度有关,即个体在青春期开始识别、聆听、曝光在特定音乐环境. 类似于语言能力的习得, 如在一个第二语言国家长大, 自然而然习得了第二语言.
此外,人们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形成了更多与音乐有关的个人记忆(称为自传式记忆), 因为青春期是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联系方面发育的重要阶段, 而音乐在帮助巩固个体在生命形成时期的社会角色认同和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 许多人在网易云里找到了他认为的“soulmate”, 因为云村网友把喜欢某种音乐作为一部分的身份认同.
03 音乐治疗, 部分大脑功能障碍
所有信息类型里, 音乐更容易牵连起与个人生活经历相关的信息(称为自传式记忆), 这点可以用于记忆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上.
Janata, P. (2009)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来研究参与音乐唤起的自传式记忆的大脑区域。结果表明,与音乐相关的自传式记忆与大脑中的特定区域相关联. 也就是说, 大脑更容易被音乐唤醒的记忆, 是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记忆。
比如周杰伦的《稻香》会想让我想起中学放学路上, 我踩着夕阳回宿舍的场景, 而不是那一天早晨的早读课是语文还是英文/ 当天的篮球赛谁赢了…
这个研究发现被应用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治疗上, 音乐能够显著增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自传式记忆能力,提高他们对过去事件的回忆和记忆的质量。这表明了音乐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功能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El Haj,2012)
也就是说, 对于患有痴呆症的人来说, 如果你真正调整了正确的音乐,并使他们接触到对他们此前的生命中有意义的记忆, 这可以触发记忆力的改善.
比如, 在电影The Music Never Stopped《音乐永不停歇》里, 父亲Henry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儿子加布, 通过音乐重新建立联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 亨利发现了加布年轻时喜欢的60年代的摇滚乐和流行曲, 尽管加布的记忆力已经衰退, 但他对这些音乐的反应仍然很强烈.
于是, 亨利开始在加布的周围播放这些曲目,结果惊喜地发现, 音乐唤起了加布的回忆和情,使他重新找回了曾经的活力和热情,父子情感联系得以重新建立。
不止是阿尔兹海默症, 还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阅读障碍, 这些障碍患者在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功能。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设计和实施针对这些人群的干预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Jakobson&el.,2004).
04 音乐能不能让人更聪明……?
大脑中有负责言语、嗅觉和听觉的区域, 那我们的大脑里有音乐区吗?
至今为止的研究显示, 大脑中还没有特定的“音乐区域”. 只是相比起其他内容形式(比如文本,图片), 音乐触动到了更多的大脑不同区域和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听觉处理、认知和情感等。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 使个人能够表演、解释音乐并从音乐中获取意义。
音乐对于调节神经可塑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Schlaug在研究中探讨了音乐训练对儿童大脑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通过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和行为学数据, 研究者发现音乐训练能够改变儿童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提高其认知能力。
神经可塑性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弹性和学习能力,更高的神经可塑性会带来更灵活的自我调整能力、更高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作息、运动、学习、音乐等“健康育脑”的行为,都会促进大脑的神经可塑性.
甚至, 有些脑部(如头部受伤或中风后)受伤后, 突然出现的音乐能力的案例证明了大脑的可塑性、非固化、灵活适应能力, 大脑的不同部分的功能激活和被调整, 被可能会弥补缺陷或释放潜在的能力。
此外,比起音乐本身, 音乐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动机和对音乐的反应,越来越被认为是关键因素. 仍然不断有研究探索其遗传基础以及对音乐发展和教育的影响.
朋友们, 有什么阅读感受(有趣好玩太难读了等等)、对这个主题的疑问质疑、喜欢的健脑音乐、其他感兴趣的主题, 欢迎踢踢我分享. (当然采不采纳,主要看心情看缘分看气质,开心最重要).
我非常喜欢这档播客,我的优质早餐伴侣, 每次听完都激发了本学狗强烈的学习和分享欲! 它的主题趣味、覆盖面广, 主持人的问题非常一针见血(且偶尔合理), 再古怪的问题,嘉宾也都能一本正经地科学有理有据答疑解惑(笑)!
主题包括: 女生数学更差是真的吗; 猫猫和狗狗与人类的连接感有什么不一样; 电子游戏怎么帮助提高学习; 如何正确且优雅地“失败”; 恐怖电影有什么积极效果; “希望感”的本质是什么; 年轻人为什么不需要爱情了,dating现象研究…
朋友们晚安:)
来源资料:
本期来自: 《对话普林斯顿大学音乐认知实验室主任,伊丽莎白·赫尔穆斯·马古利斯博士, 音乐与记忆、情绪息息相关》Speaking of Psychology: How music, memory, and emotion are connected, with Elizabeth Margulis, PhD,Episode 276.部分播客没有提到的细节,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文章补充解释.
El Haj, M., Postal, V., & Allain, P. (2012). Music enhances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in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38(1), 30–41. doi:10.1080/03601277.2010.534786
Jakobson, L. S., & Halperin, J. M. (2004). Working memory and inhibitory control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DHD and read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7(2), 165–178. doi:10.1177/002221940403700207
Janata, P. (2009). The neural architecture of music-evoked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Cerebral Cortex, 19(11), 2579–2594. doi:10.1093/cercor/bhp008
Meyer, L. B. (1956). 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chlaug, G., Norton, A., Overy, K., & Winner, E. (2005). Effects of music training on the child's brain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060(1), 219-230.
作者简介:赵一真,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赵一真(ID:gh_4be361f9dca8),赵一真的散步生活,在这里记录心理学学习、认知成长、感受与生活。
原作者名:赵一真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赵一真(ID:gh_4be361f9dca8)
原文标题心理学 | 音乐为什么是大脑按摩?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本文转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