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你的味道我知道 | 体味中的信息
时间:2024年09月27日 10:10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你的味道我知道 | 体味中的信息-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米川
编辑:阿某
美编:Zene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提到“ABO”,混同人圈的朋友们应该会相视一笑。

      这是同人圈中的一种设定,在这个设定中除了男性和女性,还有第二性别:Alpha、Beta、Omega。其中Alpha和Omega可以分泌和感知信息素(一种有味道的化学物质),并使用其进行交流;而Beta却没有这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真的可以“闻到”他人的气味吗?还是说其实我们都是闻不到信息素的“Beta”呢?


01

体味有什么用?

      已有研究表明:人们不仅可以分辨体味,甚至还可以通过体味进行交流。

      早在婴儿时期,人就具备了分辨体味的能力。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分别将没有气味、带有母亲气味和带有其他母亲气味的海绵垫给6周的婴儿闻,结果发现:婴儿只会对带有自己母亲气味的海绵垫做出特别的吮吸反应。也就是说,年仅6周的婴儿就可以分辨出母亲的味道[1]。

       除了可以分辨体味,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信息,比如——性别。

       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24小时贴身穿着一件T恤来收集他们的体味,在这期间不使用任何可能会改变自身体味的东西(如:沐浴露、香水、止汗剂等)。然后,研究人员会随机向其他互不相识的参与者提供两件T恤(其中一件为男性的,另一件为女性的),他们需要根据味道来判断T恤拥有者的性别。

      结果发现,人们通过体味来判断性别的正确率竟然高达75%[1]。并且在后续的采访中,参与者们表示:不同性别的体味不同,男性的体味更接近于麝香,而女性的味道更甜。

      在后续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聘请了专业的调香师和香水鉴定员对62份体味样本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男性的体味在香料香(Spicy,胡椒、肉豆蔻等烹饪香料的味道)和动物香(Animalic,类似麝香的味道)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得分越高,气味越浓。但是在甜味(Sweet)和奶香(Milky)维度上不同性别不存在显著差异[2]。

      一些生物学家甚至发现了可以通过嗅觉传递性别信息的化学物质:雄烯二酮和雌二醇。人们可以根据这两种物质的味道来判断个体的性别,并且这种判断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影响到人们基于视觉的性别判断[3]。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人,如果你觉得ta闻起来更像女性,那么你就会更倾向于认为ta是一个女生;如果ta闻起来更像男性,那么你就会更倾向于认为ta是一个男生。是不是很神奇呢?

02

我闻到了你的心情

       体味能传递的远远不止性别这样的基本信息。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探讨了体味能否传递恐惧和厌恶这两种消极情绪。

       首先,研究者收集了人们平静状态、恐惧和厌恶情绪下的体味,然后要求参与者完成一项与情绪无关的实验任务。在进行这个任务的同时,研究者会分别让参与者暴露在有平静状态体味、恐惧状态体味、厌恶状态体味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发现,人们会根据体味发出者的情绪,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4]。当闻到恐惧的体味时,人们会表现出惊恐的表情;当闻到厌恶的体味时,人们会表现出讨厌的表情。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只是消极情绪,人们也可以通过体味来识别积极情绪。当人们闻到快乐情绪下的体味时,会出现微笑的表情[5]。研究者还指出,体味中的情绪信息对于人的影响是很难被人主观意识到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03

臭味相投

      人们不仅可以“闻”出别人的情绪,甚至可以通过体味来判断自己是否会喜欢一个人。

      研究者Ravreby等人[6]招募了20组一拍即合的同性别朋友(初次见面就马上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并收集了他们的体味,使用精密的仪器对他们体味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好友之间体味的相似程度远远高于陌生人之间体味的相似程度。

      除了仪器的客观评估,这项研究还邀请了人们对收集的体味进行主观评估。参与者需要对20组朋友的体味进行一些主观喜好的评分,得分越高则代表他更偏好这个体味,结果发现:每组朋友得到的评分都很接近,这种得分的接近程度远远高于随机匹配的结果。之后,研究者又反向验证了“臭味相投”这个假设:看看体味更加相似的人是不是更能建立友谊。

      首先,研究者招募了17名互不相识的人,随后要求他们完成一项考验默契的“小游戏”。在这项游戏中,两名参与者需要面对面站立并努力模仿对方的手部动作,最后参与者需要回答一些关于“愿不愿成为朋友”的问题,如:是否愿意进一步了解另一个人。结果发现:体味更相似的人们在游戏中动作轨迹重合度更高,也就是说他们更有“默契”,并且他们会更加愿意与对方做朋友。   

      另外一项研究也发现,朋友的体味与自身体味引起的脑部活动是非常相似的,相比之下陌生人的体味则没有这种作用[7]。这些研究结果都证明了体味对于人们社交的影响。

04

被低估的嗅觉

     和视觉、听觉、触觉一样,嗅觉也是一种帮助我们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感觉,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却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还会调侃嗅觉灵敏的人是“小狗鼻子”,虽然只是一个玩笑,却像是在默认“嗅觉是动物的重要感觉,对人类来说似乎没那么重要”。

     但实际上,嗅觉与记忆、情绪等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8]。

     有研究发现,嗅觉能力的降低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征兆[9]。除此之外,“芳香疗法”——也被应用于焦虑、抑郁、疼痛等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10]。

     总之,嗅觉不仅与广泛的认知过程有密切的联系,也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所以不论是对于动物还是人类而言,嗅觉的作用一点也不比其他感觉少。

     但是,由于嗅觉的特殊性,相关的研究比较难以开展,因此人类的嗅觉还是一个较少被涉足的领域。期待着揭开它神秘面纱的那一天,也许,我们远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像动物。


学堂君


     每个人钟情的气味就像自己的心动一样,是很私人的体验。也许当下一次陷入暧昧时,你的鼻子会更清晰地告诉你的心动到底是谁~


参考文献:
[1] Russell, M. J. (1976). Human olfactory communication. NATURE(260), 520-522.
[2] Allen, C., Havlíček, J., Williams, K., & Roberts, S. C. (2018). Perfume experts' perceptions of body odors: Toward a new lexicon for body odor description. 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 2(33), e12314.
[3] Zhou, W., Yang, X., Chen, K., Cai, P., He, S., & Yi, J. (2014). Chemosensory Communication of Gender through Two Human Steroids in a Sexually Dimorphic Manner. Current Biology, 24(10), 1091-1095.
[4] Jasper H. B. De Groot, M. A. M. S., Kaldewaij, M. J. A. D., & Semin, G. R. (2012). Chemosignals Communicate Human Emo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11), 1417-1424.
[5] Jasper H. B. De Groot, M. A. M. S., Matt J. Rowson, P. J. B. C., & Joy E. Wilkinson, A. G. R. S. (2015). A Sniff of Happi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6), 684-700.
[6] Inbal Ravreby, K. S. N. S. (2022). There is chemistry in social chemistry. SCIENCE ADVANCES, 25(8).
[7] Johan N. Lundstrom, J. A. B. R., & Jones-Gotman, M. (2008). Functional Neuronal Processing of Body Odors Differs from that of Similar Common Odors. Cerebral Cortex, 18(6), 1466-1474.
[8] Noto, T., Zhou, G., Yang, Q., Lane, G., & Zelano, C. (2021). Human primary olfactory amygdala subregions form distinct functional networks, suggesting distinct olfactory functions. Frontiers in Systems Neuroscience, 15, 752320.
[9] Kato, M., Okumura, T., Tsubo, Y., Honda, J., Sugiyama, M., Touhara, K., & Okamoto, M. (2022).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odor representations in the human brain revealed by EEG decod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9(21), e2114966119.
[10] Farrar, A. J., & Farrar, F. C. (2020). Clinical aromatherapy. Nursing Clinics, 55(4), 489-504.


作者简介:米川。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