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迪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本文为吴迪老师在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心榜主办,壹心理承办,知乎作为平台支持的“向变而生·第六届中国心理行业峰会”上演讲的内容
作者简介:吴迪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对新一代心理咨询师的要求,站着能讲,坐着能写,躺着能想,我自己还对照了一下,我发现基本符合,还多了几个,站着能讲课,我自己还特别喜欢大型场合做演讲,还能演戏,我有个很严重的兴趣爱好就是戏剧表演,还有喜欢花钱,有私教学了17年的国标和现代舞,因为那时候学舞动治疗喜欢上现代舞的,觉得基本符合了。
讲一个我做B站的感受吧。
去年我53岁生日的时候,我决定开B站,是在我儿子、女儿长期的催促下,他们早就给我有账户了,我一直没做,他们一天到晚跟我说,你特别合适,你能做这个,因为我以前也在好多卫视做了心理嘉宾,去了好多节目。
但是我还是挺忐忑,首先觉得,这不是小屁孩玩的东西吗,多少都有点假清高,这不是中学生喜欢的东西吗,我去那干吗呀,还是有点抗拒,就是写惯字的人,对短视频这种事情,包括像小红书,还是有点抗拒。
而且就是特别害怕技术,不会搞,但是最后下定决心,因为眼看着自己的公众号点击量越来越低了,刚刚唐义诚说到,现在你才想公众号成功的可能性有点小。
我原来是传统的媒体人,2001年我是杂志的副主编,一晃21年前了,那时候我自己开了一个回答两性关系的栏目叫ASK吴迪,所以我本来是一个学新闻的传媒人,后来到美国1992年读的工商管理,1996年回国,一开始是在外企工作,做了4年的公关和产品推广,后来在ELLA杂志,做了10年女性杂志。
跟随互联网发展脚步,习惯报纸,杂志,第一批开了新浪博客,微博,公众号,去年做了B站,甚至把小红书也给上了,现在研究直播带货。
过去B站的一年于我来说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对我这个老同志挑战最大的,确实不太习惯,好歹我熬过来了,而且略有小成,干了一年已经达到了第一个B站的设定的第一个阶梯,已经拿到10万的粉丝,送我一个小奖牌,这在整个B站的生态里面,作为一个UP主一年挣到10万粉丝都是特别不容易的,特别像我这样年纪这么大的老人家,53岁54岁在B站绝对是老太太了,你看别的漂亮小姑娘们,简直是她们阿姨辈的人。
有很多人说想去B站赚钱,我是没赚到,我曾经有一个爆款视频一下到了170多的点击量,吓我一大跳。
其实这个话题我之前在公众号上,在纸上写过很多遍,就婚前必问的15个问。
我是没想到变成视频以后怎么能一夜之间,大概两天之内达到一百多万的播放量,B站把它放到热门里面去了,所以我就遭至很多谩骂,你火了一定是不是都夸你,是骂你的,很好我很早就开博客、微博,被骂惯了,不觉得是什么,但是会觉得,你看那个弹幕,把你人都遮满了。
所以唐义诚说走出去,走出去你第一件遇到的事情恐怕不是赞扬,是谩骂都是有可能的,我到底怎么就给骂了呢,为什么到这个平台给骂的这么惨呢?
是因为我写的那15条,原来在我的老粉丝那边,90%是女性,大概28岁以上的女性,一大半是结过婚的,对你说的婚姻之前考虑那些事情他是有感触的,大概7条跟钱有关系,她能理解这些。
现在我到了新的平台,60%是大学生,他们很年轻,还在校园里谈恋爱的状态,婚前15问,7条跟钱有关系,他们就觉得我亵渎了他们心中神圣的爱情,来骂的特别多。
当然也还有一半是觉得,这个老师说的很对。
经历的这一切以后,就是你走过这个历程,我就觉得我算上B站上对了。
我自己所谓的细分市场是非常明确的,我就是针对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有大学学历的白领们,有男有女,70%是女性,30%是男性,我都有垂直,我说我不是你们认为看病的心理咨询师,你不叫我心理咨询师也没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关系咨询师,是一个女性问题,两性问题咨询师。
我关注两性关系,特别是女性的职业规划,以及女性所有的问题,我今年54岁,我的受众就是22到54的,因为我的所有的受众都比我年轻,可以说他们的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问题我都碰到过。
它不见得是心理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关系问题,是人生的抉择,是要不要辞职,要不要离婚,要不要出国留学,大学毕业以后跟男朋友两地分居了怎么办,是这样的问题。
它不是疾病,心理咨询师很大的范畴我们不是看病的,好在我没有任何心理学的学位,本科是学新闻的,硕士到美国读的商科,我只是2003年国家职业劳动部允许大学本科以上的人出于兴趣爱好读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读了一年,后来这个证就泛滥成灾了,2003年刚开始时候还是比较严谨的,觉得真的很有所得,然后自己开始实践。
在外企上班时候6年,后来12年前我就觉得准备好了,也有一定的咨询经验了,可以独立出来了,我就辞了外企工作,离开媒体,专职做心理咨询师,到现在12年了。
但是12年我没有任何学位,去上过很多培训,跟大家一样上过很多培训,最后专门定在我只做一种,只做两性关系,因为自己从公司这个系统出来的,现在我回头看,我现在是独立咨询师,开玩笑叫无限责任有限公司,没有一个雇员,上午领导下午雇员,有一个兼职帮我约约咨询。
我回头看我要感谢我在外企做过的所有工作,感谢当时在美国不得已,人文学科工作不好找,被迫读NBA,感谢不得已,教会我读了会计金融,让我能明白成本是怎么回事儿,做过公关,很会做线下的活动,知道产品建设是怎么回事儿。
你看我身后麻辣情医吴迪这块牌子,最早是2004还是2005年,新浪博客要求我开博,说吴老师你起的网名,我就起了这么个网名,跟了我快20年了。
8年前我自己给它做了一个商标注册,我想万一也许以后会有用,所以我就觉得,我从那个时候把我自己当做一个产品在经营,我就是一个产品,后来才知道叫个人IP,我把我自己作为一个产品在经营。
就像刚刚唐义诚觉得,有些人觉得被物化了,我是不在乎,我觉得很多年前我说我自己,我是全中国地区唯一的一个不怕谈钱的咨询师,很多人说咨询师能够谈钱吗?
我说不怕谈,咨询师是我谋生的方式,只是职业的一种,它是提供一种服务,并不比律师什么师更高尚,所以我们也是某一种产品,所以我有很强大的个人IP,我也很乐意、很喜欢我的受众,年轻人们,特别女孩子们。
在中国受过很多高等教育的女性还是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羁绊,使得他们没有更好的发光发热,我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斩断这样所有的束缚,让他们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以前我学新闻时候,我满脑袋的理想未能实现,通过新闻在中国做一个新闻记者能达到什么什么样的理念,实际状况是达不到,那么我就换一条路,无意中发现,做心理咨询能一对一的帮到很多人。
12年前我就做了脱单课,这也是要感谢以前的商业实践,我对这个市场,蓝海的敏感,12年前在国内应该是第一个做了脱单课,地面课,慢慢变成视频,变成音频课。
一开始遭到很多正统心理学派人的嘲笑和谩骂,觉得你就是江湖骗子,怎么卖这种东西,反正我离学院派很远,我也就只是个江湖派,没有关系,我跟谁都不是同行,我自成一派,我以我自己相信的方式,更擅长的方式去帮到年轻人,我觉得这是我的快乐所在。
B站这一点让我有机会认识感受到更多的90后,甚至00后,我一周两次在B站做直播,就是连麦直接提问,一个半小时我能接到20个语音通话,我更明白他们需要什么东西。
现在我觉得90后很需要一个婚姻生存指南,因为他们的婚姻跟前几代人截然不同,他们确实不懂婚姻中的很多很多事情,这就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希望能够在春节上线,这是我能给他们提供的一个崭新的新的产品,也是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我相信会卖的很好。
4年前我做的一个非常实用的脱单音频课到现在卖的依然很好,我不讲大道理,就讲HOW TO的事情,可以实在到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谈婚论嫁谈什么,不要建6个人的家长群,可以实实在在到这种程度。
但是我的年轻朋友们,他们真的就是需要这些,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回避型和焦虑型碰到应该怎么办,他们不单单需要只是去拼命研究原生家庭,他们还要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HOW TO的问题。
我发现他们太缺乏了,而且他们的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师长可以教这些事情,我的能力有限,那我就做好我自己很乐意、很喜欢、很擅长的事情就够了。
给大家分享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