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乐瑶
主播:Enya
排版:小颖
责编:宠露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From:
从小到大,我都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顺风顺水的人生过了二十年,却因为保研失败一蹶不振。自从知道保研失败这个结果后,我彻底摆烂了。本科前三年我一直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拿了无数的奖,但我现在每天都窝在宿舍里睡觉看电视,试图当个鸵鸟,不去想和升学就业有关的事情。
因为一想到这些事情,我就控制不住地觉得自己的人生要完蛋了:保研失败以后考研估计也不容易上岸,我的专业又不好就业,本科毕业以后肯定只能找到工资很低的工作从此碌碌一生,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我的高中同学以前不如我的都保研成功了,而我却不行?
——小陈
TO:
小陈你好!感谢你的信任,岩心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生活是不可预测的,有时得意,有时失意,经常牵动我们的情绪起起伏伏。幸运的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一套神奇的自我调节系统,帮助我们管理情绪。这套系统也有失灵的时候,当情绪超出了它的可承受范围,它便有可能宣布罢工。
我们的调节系统就像一根橡皮筋,通常情况下它的弹性都很好,但当它被长时间拉扯到极限时,就会变得松松垮垮。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与自尊心(Self-Esteem)是决定我们的“情绪橡皮筋”是否有弹性的重要因素。
01
#自我概念与自尊心#
“你会怎样形容自己?”当听到这个问题时,会有哪些回忆浮现在你的眼前呢?在不同场景下,我们的回答是不同的。
当你在学校里思考这个问题时,你可能会有类似这样的想法:“我是一名大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如果你在家人身边时,你可能会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和家人关系很亲密。”
我们在构建对自身的认知时,通常会参考我们所处的环境与群体,我们对自身的概念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自身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与他人的对比。我们都很好奇自己的能力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但往往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因此我们了解自己的途径通常是与他人进行对比。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基于社会比较理论(Self-Comparison Theory),与不同的人进行对比,会给予我们不同的心理效应:
1.与强者对比时,我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
2.与相似的人(能力或社会身份)对比时,我们会对自身有相对客观的概念;
3.与弱者对比时,我们的自尊心会上升。
通常情况下,这三种比较方式都是我们用来调节自我概念与自尊心的有效方式。然而,在小陈这里,本来应该让我们自尊心上升的对比却起了反作用。
根据自我差距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我们心中有三种不同的自我概念:真实我(Actual Self),顾名思义,是指我们认为真实的自己;应该我(Ought Self),是指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成为这样的人;理想我(Ideal Self),是指我们期望成为的样子。小陈提到从前不如自己的同学都保研成功了,这使真实我与应该我之间产生了差距,因此容易产生羞愧与焦虑的情绪。
02
#“人设”并不是我们的全部#
小陈因为保研失败,在学校环境中的这一层自我概念(“我是一名好学生”)遭到了挑战,自尊心受到挫败,消极的情绪占据上风,并很快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岩心想带你一起回顾一下自我概念生成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不同环境中拥有不同的自我概念。衡量人生成功的尺度并不是唯一的,正如我们不会因为游戏中一项支线任务的失败而放弃存档一样,人生中单个事件的失败也不会让我们的人生完蛋。但是岩心理解,有的时候即使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的思想与情绪却不受我们掌控,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技巧与练习引导我们的思想与情绪重新驶回原来的轨道。
03
#How to Rebounce#
当我们的身心处在健康状态时,我们稳定在心理弹性区间(Resilience Zone)。在这个区间内,我们也会有快乐与悲伤的情绪,但是这些情绪都在可控范围内:即使我们感觉抓狂,也是可控范围内的抓狂。
但当我们的自我概念被挑战、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时,就有可能掉出心理弹性区间,这时仅仅是一些小事都会让我们感觉举步维艰。那我们应该如何重新进入平衡的状态呢?岩心希望这些小技巧可以给你帮助:
1.「接受状态」
重回平衡状态的第一步,岩心认为是接受并拥抱自己现在可能不太积极的状态。我们的身体机制让我们在遭遇逆境时会自动产生生理/心理反应。
这时候想要逃避现实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无须为此感到羞愧。这些身心反应是身体用来与我们沟通的“语言”。当我们对它进一步了解之后,才可以更好地管理自身状态。
2.「转移注意」
例如,在假期与周末暂且脱离学校的环境。因为我们的自我概念根据环境而变化,小陈一直在校园里,自我概念一直与学习相关。这时候如果让自己换一个环境,会有惊奇的效果噢!
3.「重新评估」
保研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真的和我们以后的全部人生息息相关吗?岩心相信,当我们仔细思考,重新评估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时,就会发现单一的事件并不会对人生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信保研失败等于人生完蛋就陷入了思维陷阱:许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all or nothing),保研失败不代表考研无法上岸,也不代表毕业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我们的人生有种种可能,在脑海里完全删除一段时间中可能发生的许多事情,直接跳到一个不一定发生的结果呢(jump to conclusion)是另一个我们很容易踏入的思维陷阱。
—主创说—
“别让自己被几个参考标准钉牢,跳出此间局限,我们能看到更多人生可能。”
作者简介:乐瑶,主播:Enya,排版:小颖,责编:宠露。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上海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全球高校心理/精神医学硕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Google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聚焦以「高校学生」「青年教师」「职场新人」为核心的年轻群体,致力于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