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从小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还能摆脱自卑吗?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10:00  来源:心理咨询师林春丽  浏览次数:  分享:

我非常喜欢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描绘欧洲大陆最西端尽头——罗卡角的诗句:“地尽于此,海始于斯。”

这句诗,也是我追逐心理咨询师之梦的真实写照。

曾经我觉得人生沉重,我是被迫生活的,无数重担压着我,我很累,却不能停下来;

接触心理咨询后,我发现生活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主动选的,我是自由的,人生当然有苦有累,却是丰富的。

这种人生体验,就像从大地延伸到灵动的海洋,在看似单一沉重的人生中,感受到深浅不一的层次与维度。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长达20年,我才慢慢走到内心世界的“罗卡角”,开始体验到这一细致入微却刻骨铭心的变化。

今天,我想把我的亲身故事分享出来,让你知道,这样的美妙改变也许你也能体验;让你相信,你也能走进自己内心的“罗卡角”。

我曾以为我将永远地困在这穷苦和自卑里……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心理咨询,我第一次有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那时的我,内敛孤僻,没有朝气和活力,也没有什么朋友。每天放学,我都是回家看黑白电视,逃避生活的烦恼。

我最喜欢看一档有心理专家参与的访谈节目,和一部有心理专家角色的刑侦剧,这让我对心理学的世界着迷,我开始幻想着未来成为一位心理学界大咖。

然而这样稚嫩美好的梦想,被现实狠狠地泼了冷水。

同学冷嘲热讽的质疑声,让我感到不被认可;学习上的屡屡受挫更让我自我怀疑。我从普通小学到普通大学,一路与重点学校无缘。

除了学业平平,家境的窘迫也让我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我出生在重男轻女成风的地区,父母是加起来文化程度仅为小学的普通双职工,母亲甚至不识字,家里经济状况一直不好,作为多子女家庭的一员,我总是感到自卑,在学校也不敢和同学互动。

有一年春游,大家都是大包小包地带了一堆好吃的,我的书包里只有两个干馒头。于是我远离欢声笑语的同学,躲在角落啃馒头,一并吞下贫穷的苦涩。

但贫穷不是我最大的苦涩,家庭氛围的压抑才是我成长过程中最想要逃离的梦魇。

因为家贫,父亲有段时间沉迷赌博,希望改变家境。母亲性格软弱,无力阻止。

每次父亲在同事家打牌深夜未归时,母亲都会把我从睡梦中拽起来,让我给他打电话,叫他回家。为此家里经常鸡飞狗跳,争吵不断。

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我寄宿在学校,又因为沉默寡言遭遇校园霸凌。晚自习熄灯后,我就会被叫到高年级的寝室,被肆意谩骂和敲诈勒索。

一想起这段漫长的黑暗时光,就会让我觉得人生很沉重,活着很累。那时的我甚至很多次想到,是不是离开这个世界,我会轻松一点?

而一直支撑我没有离开这个世界的原因,竟是那个年少无知许下的梦想——我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不管处于多深的黑暗里,这份倔强都在内心燃烧:即便这个梦想遥不可及,我也想看看,我究竟能走多远。


02

有时候命运的确很残酷,

但残酷里也能开出花来

不幸的是,随着我长大,这个梦想并没有变得轻易一些,反而不断被现实击打。

高考失利、填报志愿不顺利、两度复读、读了三年高三的结果是,我进入一所普通大学的非心理学专业。

但幸运的是,我已经习惯了命运和我开玩笑,我明白屡战屡败的人生,更需要我屡败屡战。

从大一开始,我在搞定本专业的基础上,混进学校的心理学专业旁听,并积极参加心理学社团。

当时,一个学姐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招募学弟学妹参加一个长程的成长团体小组。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即使那时我浑然不知团体是什么。

作为旁听生,通过在课堂上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加入成长团体小组,则让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心理咨询的魅力。

十人左右的团体设置,是安全的、私密的、也是温暖的。我们每周在固定的时间会面,我是放松的,也是好奇的。

团体如同社会的缩影,虽然不像一对一的个体咨询那样全然将焦点灌注在一个人身上,但是人际间的互动、彼此之间的映照,同样给到了我被看见的体验,这和个体咨询效果近似。

随着一次次团体开展,那个内向的、封闭的、无助的我就像干涸了一个世纪的种子,终于遇到了雨露,蜕开粗糙的壳,一点点萌发出生长的力量。

后来我又陆续参加了很多心理学体验式活动和成长小组,我感觉到自己不断被滋养,人生也仿佛有了出路和希望。

我慢慢变得坚定、勇敢和开放,和心理学专业的几位同学成了朋友,并得到专业授课老师的关注,他们不仅会和我分享心理学资讯,还建议我去考心理咨询师证书。

大二那一年,我顺利拿到三级证书,我更加越笃定儿时的梦想存在的价值。

不过,人生不会因此就开挂,它仍然困难重重。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顺利找到心理学相关工作,毕竟那时候,心理学专业出身都很难就业。

但我不再那么畏惧现实的残酷,我尽可能地创造一切可以和心理学接触的机会。

刚毕业时,薪水很低,除了维持生计、参加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外,没有更多的收入可以拿来去做个体的心理咨询体验。

于是,我一边培训学习,考取二级证书,并获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一边以团体小组的沉浸式体验来治愈曾经的苦难;另一边积极地参与到心理咨询相关的志愿者服务中......

在一次次和心理咨询有关的学习、体验和实践中,我逐渐意识到:酸涩的苦难,终有一天也能酿成甜美的馈赠。


03

为什么苦难能成为馈赠呢?

从前的我,总是哀叹命运不公,顾影自怜,我任由自己封闭在一个黑暗的世界中。

但接触心理咨询后,我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乃至对世界的看法都发生了一些转变:

a. 我开始看到我曾经忽略的羊肠小道

曾经,我的视野被家境的窘迫,人际的寡淡、学业职业的坎坷……一系列厄运所蒙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导致我看不到再苦的生活里,也有一些甜。

比如,家中再贫寒,过年时,父母也会给我买一身新衣裳;

人际再寡淡,同学们也会在我独自啃馒头的时候和我分享他们带来的好吃的;

遭遇校园霸凌,发小毅然决然地陪我搬出寝室,在学校外和我一起租房生活;

学业再坎坷,我也在学习心理学专业学习的同时,年年拿到本专业的奖学金,边工作边拿下了硕士学位;

职业起点再低,我也终于得到机会和一群国内外顶流大学毕业的心理学本科硕士生,在同一个桌上办公共事,探讨国内最前沿的心理学科普商化落地的方案........

在团体咨询的过程中,我的记忆被不断地丰富和唤起,我终于看到了幽暗的人生主干道旁其实还有鸟语花香的羊肠小道;阴影背后,也有光。

它们一直都存在,是心理咨询让我终于看到了它们。

在叙事疗法中,这被称为探索当事人的「支线故事」,让当事人有机会看到自己人生之路上的闪光点和难得之处。

b. 我开始享受与人联结

小时候的我自卑怯弱,说话细声细语,在人际互动中常常自我检视,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这也让我没有可以说真心话的好友。

同学称我为“清高独行侠”,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我总是被动地接受他人邀请,而不会主动联络感情。

直到在团体体验中,有组员提出了ta对我的观察,才让我意识到我在建立关系上的困难。

也因为团体中人际互动的示范和潜移默化的学习,原本内敛、不善言辞的我在仍旧少言寡语的情况下,开始比较轻松自如地建立让自己舒服、也让他人感到舒服的关系。

身边渐渐有了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虽然仍旧不常联系,却是会感到心安和从容。

经过专业学习的我也开始明白人际的维系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真诚与否。

   c. 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更加开放和多元

随着心理咨询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到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个体的问题背后,必须有着深刻的系统影响。就像我在团体咨询中的体验一样,在社会缩影形成的小团体里,每位组员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甚至会因此成为这个团体中的“替罪羊”。

如果没有切身体验,只是学习干瘪的理论知识,我想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感受到沉重个体人生议题背后,背负着时代、家族乃至民族社会文化的重压。

当我真切感知到这一切的时候,个体人生的沉重也能够一部分交还给时代、家族乃至民族社会文化,躯体的沉重无法再束缚心的轻盈了。

这或许就是心理咨询最大的魅力。

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如今的我,也算是实现了当年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我不会停止成长和学习,我还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视频:

13岁的男孩问席琳·迪翁如果时光倒流,会给13岁的自己什么建议。

她告诉男孩:“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坚持梦想,要坚持你自己。”

回看自己的12岁至今,与其说坚持梦想,不如说我也是坚持走在更好地成为自己的路上。

我并非是拿到主角剧本的superstar,我仍旧只是一个用心生活的普通人。

只不过,因为曾经历过难过和孤独,才更坚持向外释放温柔和善意。

作为心理咨询的受益人和从业者,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分享,让正处于不堪重负的你,找到将沉重人生转换为主动选择的可能性,心理咨询无疑是实现这种可能性的一种途径。

如果你愿意,我会陪伴你重新发现你的自愈能力,和你一起体验属于你的独特。

本文转载自知乎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