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家庭治疗的创意:生病是有用的,家庭可以不改变......
时间:2022年06月06日 10:00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家庭治疗的创意:生病是有用的,家庭可以不改变......-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陈发展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理科陈博士(develop0909)
原文标题:家庭治疗的创意:生病是有用的,家庭可以不改变 如何进行自助式家庭治疗?

一位反复腹痛的10岁男孩,在儿童医院消化科治疗了将近1年,没有任何效果。转介至儿童精神科,建议进行家庭治疗。

这个家庭的父母是一对中年夫妻,40多岁,事业有成。儿子进入小学后,妻子辞去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此后,这个家庭的冲突便源源不断。

妻子除了做家务,接送孩子,每天晚上辅导功课到很晚,周末还有辅导班。孩子累,妈妈也很辛苦。丈夫负责工作赚钱,经常加班和出差,也不容易。

辛苦的妻子希望丈夫能抽空多辅导孩子功课,共同把儿子的学业弄上去。而丈夫认为孩子应该顺其天性,不用过分关注学业。他也不同意孩子周末去辅导班。

夫妻二人在孩子的教育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互不认同对方的观念。妻子带着怨气依旧忙碌不停,对孩子越来越没有耐心,辅导功课的时间越来越晚。丈夫回到家里看着痛苦的孩子,感到很无助。这几年,夫妻间除了针对孩子的问题互相指责和埋怨,几乎没有其他沟通。

1年前,丈夫借口上班近,住到了另外一套房子里,夫妻开始分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的儿子出现了反复腹痛、无法上学的问题。

孩子生病后,这个家庭发生了“理想性”的改变,孩子的学业暂停,丈夫搬回家中住,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为孩子治病。夫妻俩放下了或者说隐藏了指责和埋怨,从教育上的分歧,转向了给儿子治病的统一。

目前,这个家庭除了儿子的问题,看起来很是和谐。 家庭关系因为孩子的腹痛,发生了改变,孩子为了想要的家庭关系,需要继续生病。他们被“疾病”双重控制了,谁都不敢或不想改变,动弹不得,症状被维持了下来。

家庭借助孩子在表达家庭生病了,需要修理和解决的是病理性的家庭关系,而不是孩子的症状。家庭关系改善,孩子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从关注个体的病理性症状,并致力于纠正它,到将症状放在家庭关系的背景中理解,建构症状的功能和意义,激活家庭的沉默资源,甚至需要将症状保留,这是家庭治疗对疾病“创意性”的理解。

01

症状是有功能和意义的

家庭治疗之母,体验式家庭治疗创始人萨提亚认为:每个家庭和个体都拥有积极发展的潜能,症状只不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海利则认为,症状是一种控制关系的策略,用于其他健康或者常规方式无效时。人是关系性的生物,行为呈现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反馈和期待。

因此,当一个人出现症状时,家庭治疗师会将其置于家庭关系背景中,建构症状背后的积极期待和在沟通层面发挥的意义。

上面案例中,腹痛男孩的症状“迫使”家庭发生了改变,症状是孩子对母亲过分关注的反馈,也是对一个失意母亲的保护和安慰,用问题将家庭变得更具有凝聚力。同时,他也在用腹痛表达被理解和关注的渴望,以及对低分化父母的不满。

一般而言,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的主要负面情绪是恐惧,如果出现被家庭定义为症状的问题,大到拒学、伤人、打架、自伤,小到学习下降、抠指甲、不听话、挑食、哭泣、尿床等,这些问题的基本心理需求是“请你们来关注我”,关系层面的诉求是“请你们放下冲突来关注我”。

青春期孩子症状的基本心理需求是“权力控制”,一种在被理解基础上的尊重性关注:“我要说了算”。关系层面的诉求是“请你们放下冲突尊重我”。
他们会用特别激烈的方式来寻求独立,拒学、自伤、沉迷游戏、抑郁、打架等,症状越严重,家庭关系的冲突程度越高。

家庭治疗的第一个创意就是将个体的问题放在家庭情境中去理解,看到症状和问题背后的期待、诉求、功能和意义。 每个症状背后都有带着期待的家庭故事!

02

允许家庭不改变

家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基本特征是倾向维持稳定。结构式家庭治疗创始人米妞琴认为,每个家庭都对要改变自己的治疗师都充满了“敌意”。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有一个概念“翻正反射”,当你想纠正来访者的异常行为时,往往会遭到他的反抗,这个反抗是发生在治疗互动中,而不是来访者有意为之。

在家庭中,个体的行为变化,可能遭到其他家庭成员的阻拦。萨提亚的第一个家庭治疗个案就是在来访者明显好转后,其母亲却把萨提亚痛骂了一顿后带来的领悟:改变不能只发生在个体,需要发生在家庭中。

症状在系统层面具有功能和意义,当家庭关系尚未改变时,症状不会那么快消失。症状如果持续在一个家庭中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中有一个特别想改变他人的家庭成员。

例如,摔坏沉迷网络的儿子手机的父亲,指责厌学孩子不努力的母亲,逼着挑食孩子吃饭的父母,用暴力惩罚调皮孩子的父亲。这些家庭都很努力地在要求孩子改变,但是越努力,症状越明显。

因此,家庭治疗强调“中立”,治疗师不主动改变家庭,尊重家庭的自组织,尊重症状和问题存在的意义,治疗的过程是传递信息,拓展家庭对问题的理解,共同建构可以达到的目标。

不仅如此,家庭治疗师有时候还会和家庭一起努力不改变,甚至布置一些让症状加重的作业,这叫“悖论干预”。 例如,让患有抽动症的家庭,把抽动当作一个调皮鬼,每天晚上用半个小时时间,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抽动地快。并给第一名奖励!

要求因为孩子爱发脾气而烦恼的父母,在每天晚上固定的时间段内,充满爱和期待地允许和鼓励孩子发火。

对抱怨青春期孩子幼稚、无行为能力的父母,邀请他们将孩子看为小宝宝,对小宝宝惯着、宠着。孩子不必再为得到父母的关注而争斗,退行就会无趣。

对本文开头提到的腹痛男孩,可以给家长布置一个作业,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们在家里要努力让孩子再腹痛一次。当他们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症状加重时,维持症状的关系就可能会被预防性打破。

家庭治疗的第二个创意是尊重家庭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将改变的动机置回家庭自身,放下改变的执念,变化就可能发生。

否则,医生和治疗师就可能成为疾病慢性化的“帮凶”!

03

用创意进行自我家庭治疗

了解了家庭治疗理解问题的创意之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创意进行日常的家庭心理健康自助。

如果您的家庭中某个成员出现了所谓的“问题”、“症状”或“疾病”时,可以尝试以下步骤,进行自我家庭治疗。

第一步:情境化症状,建立意义性理解

拓展对症状的关系性理解,看到症状背后的诉求和意义,症状反而会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以下问题可以尝试:

我认为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压力和痛苦有哪些?

谁能理解和支持我?

这些问题与我们家庭有什么关联吗?

他或我(具有症状的人)需要这些问题,可能是为了什么?

我们家需要这些问题,可能是为了什么?

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分享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答案没有对错,当家人分享时,尝试倾听为主,不做解释和建议。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愿意尝试,先从自己开始也可以。

第二步:如果不改变,结局会怎样

放下改变家庭成员的执念,有时候我们要改变的可能不是有“症状”的家庭成员,而是借着这些症状迫使他人改变。可以问自己以下一些问题:

如果症状一直持续,他(具有症状的人)会怎么样?

如果症状一直持续,我们家会怎样?

如果症状好不了了,我们家可能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是什么?

这些症状,有没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对自己和家人。

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您有些忧心忡忡,但是会带给您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和体验。要告诉自己和家人,这些只是假设性的问题,以促使我们思考。

第三步:我们想要去哪里

进行过上面两轮的讨论或思考,我们要决定家庭的目标,究竟去向哪里,以下问题可以进行思考:

如果我们家的问题解决了,家庭会是怎样的状态?

我对家庭成员和家的期待是什么?

我估计我们家大概在多长时间内可能会达到这个状态?

我对我们家实现这些状态有信心吗?

我们家实现这些状态有哪些资源和优势?

上述问题尽量描述和表达地细致一些,越直观越形象越好。答案没有对错,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期待和看法,鼓励和欣赏家庭成员的观点。

第四步:前行,我可以做些什么

改变从自身做起是最可靠的,因为我们左右不了任何人,哪怕他们是我的爱人、孩子和父母。家庭讨论了目标并确认以后,如果想改变,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和家人的共同目标和使命是什么?

我自己有哪些资源和优势?

我可以做一些什么,能够让家庭接近或达到目标?

我可以做一些什么,能够让我自己接近或达到目标?

如果可以,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只做自己的“承诺”,并践行,不要求别人怎么做。以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反馈家人的表态。

第五步:我们的进步在哪里

如果家人开始尝试理解症状或者已经发生改变,需要给予进步以鼓励和肯定,可以尝试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的努力和进步有哪些?

我的家人做了哪些努力和改变?

我们家现在和以前有哪些不同吗?

我们的目标实现了多少?

有哪些遗憾和期待吗?

我们的目标需要调整吗?

和家人一起分享这段时间内的努力、改变、进步,当然也允许表达一些失望和遗憾,可以共同协商调整目标,或者自我决定调整改变的进程。

如果您想尝试,可以邀请家人一起来进行自我家庭治疗。如果家人尚未做好准备,您也可以一个人尝试。

您或许不用了解这些步骤背后的理论,真诚而接纳地回答并思考这些问题,就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建议,每3-7天进行一个步骤,在这期间,反复思考这些问题,有了不同的理解,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已经完成的步骤可以反复进行,如果觉得没有效果,可返回上一步骤重新进行。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人出现病理性的问题,例如持续的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自我伤害、精神病性症状、消极自杀观念等,需要及时进行医学评估和干预。

如果上述的自助式方式对您无效,建议寻求家庭治疗师的专业帮助。

作者简介:陈发展,医学博士,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家庭治疗、青少年行为心理问题干预、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焦虑抑郁失眠等的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微信公众号:心理科陈博士(develop0909)

 


原作者名:陈发展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心理科陈博士(develop0909)

原文标题家庭治疗的创意:生病是有用的,家庭可以不改变 | 如何进行自助式家庭治疗?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