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防“疫”又要防“抑”丨疫情下的心理问题千万别忽视!
时间:2022年03月26日 10:00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口罩、勤洗手勤消毒、进入公共场所要扫健康宝和流调信息、配合社区居家隔离、观测体温、多处停学停课等等。守护健康码不弹窗,保持绿码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然而,新常态下的疫情管控确实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在这里,我们给大家做一些心理的指导,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加踏实的生活和工作。


01. 疫情下引发的心里不适

首当其冲的是焦虑。

焦虑这个词,其实主要源于个体对未知的恐惧和无法掌控感。因为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规律和生活节奏,包括旅游和出差。计划赶不上变化,动辄要去的地方就成了高中风险区,更悲惨的是被强制隔离在疫区无法返回自己所在城市。不光是背井离乡带来内心的一万点伤害,更要命的是不知道会不会在集中隔离时交叉感染;每天官方曝出的确诊病例、同时空轨迹、大规模核算检测,让人担惊受怕;散播在网上的谣言会加重我们焦虑的程度。

其次,是抑郁。

受疫情影响,有些朋友会出现沮丧、难以抑制的胡思乱想,非常容易接收来自别人的负面情绪和负面暗示,从而体验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有长期得不到心理放松而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

再次,是孤独。

一种无法与他人形成情感链接的状态。疫情下为响应国家“少聚集不扎堆”的号召,朋友的聚会少了,欢笑少了。身处异地的朋友甚至要在他乡过年、过节,一个人承受了太多无法安放的情感,孤独感会时不时涌上心头。


02. 调节心理的有效方法

(1)避免过度关注。当采取了基本防疫措施后,对外界输入的负面信息就有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将注意力放在更多积极、有益的事上面。独处的时间多了,可以学习一门手艺、一项技能、一个爱好。除了修身养性之外,还能让你在其他方面受益匪浅。

(2)保持社会联络沟通。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不见面沟通的方式会有很多,比如微信、电话、互联网,就可以与熟悉的朋友保持紧密联系。用这种方式抵抗疫情不能见面带来的孤独感。

(3)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今疫情面临反反复复,我们自然会体验到恐惧、焦虑、躁动的情绪。有些朋友觉得是自己软弱,意志不够坚定,认为自己的情绪是不该有的,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当面对疫情出现的很多情绪,都是我们在危急时刻的自我防御机制启动了,体察到了自己的情绪感受,就要做到理解和接纳。

(4)利用正念进行减压。在用正念减压时,我们可以采取呼吸解压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如果可以调匀气息,把呼吸变成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效果往往就会非常好。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呼吸,为此呼吸也可成为一种随时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在很多减轻压力的方式中,都曾经提到呼吸法,那么在使用正念来缓解压力的时候,我们又要如何调节呼吸,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正念冥想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像用其他方法时那样调节呼吸的频率和节奏,而只是需要集中所有的精神和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感知呼吸即可。

在进行正念冥想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在心中默默地为呼吸计数,从而让自己全神贯注于呼吸。在进行正念冥想的时候,要保持冥想的姿态,在冥想的同时减轻呼吸的压力。而如果只是在为呼吸计数,以这样的方式减轻压力,则无须保持冥想的姿态。为了更好地集中精神,可以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感受每一次呼气吸气。需要注意的是,在计数的时候,无须数到大数,而只需要从1到10,再次从1到10,如此循环往复即可。如果因为走神而导致计数终止,只需要再次从1开始计数即可。

乍听起来,这样的计数是很简单的,你甚至误以为自己可以数很多次从1到10,而现实情况却是,假如你对于很多的事情感到担忧或者困扰,你根本无法从1数到10,你甚至无法顺利地数到2或者3。如此,便从头再来,直到能够镇定从容地数数为止。记住,一定不要指责自己,也不要因此而心生不宁,变得紧张焦虑。


写在最后: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往往会令我们感到烦闷低沉,内心躁动、不安、敏感,甚至咄咄逼人,家人和朋友对我们的行为均表现出不可理解。

而心理是反映主观感受的晴雨表,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下,可以将我们的烦躁、恐惧、焦虑量化,并甄别是否异常。特别是对于老年人、青少年、孕产妇、患有神经类疾病的患者这些特殊群体,这种量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需专业心理帮助,可联系乐天心理!

本文转载自知乎平台乐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