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患者、家属一听到催眠,就感到很神秘,并产生一些误解:
有的望文生义,以为“催眠”就是“催人睡眠”,只能用来解决失眠症状;
有的以为催眠是在睡着时进行的,不知不觉之间就能治疗精神心理症状。
以上都是对催眠的错误理解。如果大家找的催眠治疗师是这样说的,甚至是这样做“治疗”的,那百分百是忽悠,大家赶紧跑。
那催眠到底是什么?目前世界上对“催眠”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机构和催眠治疗师的理解不完全相同。
比如,美国心理协会(APA)将催眠描述为“一种专注的意识状态,在该意识状态下出现对周围注意力的缩减,对暗示的增强”。这个定义过于抽象和粗糙,无法整合所有催眠学派的内涵。
而现代催眠学大师艾尔曼对催眠的解释是:“催眠是一种绕过个人批判能力而产生选择性思考的心理状态”。
催眠状态有2个本质特征,一是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二是使人暂时放下(或者绕过)理性思维,或者说批判性思维。
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大脑非常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催眠深度越深,学习能力就越强,有研究表明,可达到非催眠状态的5到50倍。
可能有人担心,既然催眠会使人暂时放下(或者绕过)理性思维,很容易受到当时外界信息的影响,那会不会使人不理性?这会不会导致危害?
应该说,催眠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个工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精神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常见的催眠可以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比如临床中最常用的催眠暗示疗法,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
而我们创立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则更加高效,可以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找到相应的病理性记忆,高效修复,可以帮助患者大幅度缓解症状,甚至令症状快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上文提到的失眠,还包括抑郁症、双相障碍里的情绪症状,成瘾疾病里的“心瘾”,强迫症里的强迫行为、思维等等。
还有,当我们高度专注于学习、工作时,其实也相当于自我催眠的状态,学习和工作效率更高,也更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爱因斯坦为什么能成为杰出的物理学家?除了可能存在的天赋因素外,他因为对物理充满热爱,钻研物理时非常投入、陶醉(自我催眠状态)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催眠是个好东西。
可是,如果是不怀好意的人掌握了催眠技术,这很可能会导致社会大众受骗,甚至引发悲剧。
传销组织的“洗脑术”“开大会”其实就是一种场景催眠。一个被包装得很成功的人士在舞台上分享个人的“屌丝逆袭”史,其精心设置的演讲内容、激昂的语调、看起来很励志的奋斗经历,都在一步步地对观众进行场景催眠。
再加上部分观众(不排除是“托儿”)的热烈欢呼、鼓掌,其余很多观众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听得越来越投入,对演讲者越来越信任,最后失去了理性判断,上当受骗。
其实,根据催眠的原理反推,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个体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或者有意识地保持强烈的理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话,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洗脑。
还有,“渣男”擅长的PUA术、“把妹法”中,也利用了大量清醒催眠的技巧来欺骗、伤害别人。后续有机会的话,我们再详细阐述PUA的原理。
所以,催眠既可以是临床催眠治疗师用来切除症状的“手术刀”,也可以是坏人作恶的“凶器”。
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对待催眠,了解催眠的基本原理。面对心理治疗、临床心理干预中的催眠时,不要盲从也不要盲目否定,要理性看清楚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人,我们则要提高警惕性,别被他们给忽悠了。
文:晴日心理何日辉
责任编辑: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