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校园>正文

看中国典籍 品人生智慧(二)
时间:2022年09月07日 14:49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出的思想精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程中,广泛吸收、运用古代典籍中的智慧结晶,积极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重要讲话、谈话、演讲、文章、书信、批示、贺信中,常常引用经典名句,为我们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树立了榜样。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宣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所选典籍贯通古今,流芳百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本次分享旨在通过解读典籍名句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核,引领公众走近名著,阅读经典,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

《孟子》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中记载了一段孟子与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的对话。景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大纵横家有威震诸侯之能,可以称之为“大丈夫”。孟子则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即“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才是“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这句话的意思是,“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所里,站在天下最正中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中。只有这样站得直、行得正、为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一书由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等编著,约在战国时期形成并开始流传。其思想内容较为丰富,包含了性善论,义利之辨,王霸之辩,民本,仁政等诸多内容,对中国文化史影响深远。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在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农家学派主张将同种商品统一定价,以避免市场上尔虞我诈的种种乱象。孟子在批判这种观点时指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世间万物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由各自不同的属性决定的。孟子认为,不同的物品,有的价格相差一倍,有的价格相差五倍,有的甚至相差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用同一标准看待,就是扰乱天下。孟子这段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同理,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多元化的,应求同存异,和谐共存。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发扬者,被称为“亚圣”。

感兴趣的同学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公开课《孟子》。

来源/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