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怡
来源:微信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ID:ancareyang)
每个人都知道,要管住自己的情绪。
可是,很多时候,一旦你情绪上头,你根本就控制不住。发泄了情绪,事后又特别后悔,可当时就是没办法冷静。
有些情绪是爆发式的,是特别需要急救的。
以下3点,帮你从情绪的漩涡中抽离出来。
01
改变场景
什么是改变场景?就是当你的情绪爆发时,应该立即离开现场,不要继续和那些人或事纠缠。
这么做的好处是,控制住局势,不让消极的情绪延伸。
具体说来,它起到两个作用:
第一个,切断敌对的情绪。
你愤怒、冲动的时候,情绪占了上风,你不会理性地思考问题。
你的所思所想,都是为情绪服务。
比如,你和另一半吵架,你为什么会越想越生气呢?因为你这个时候认知在为感性服务,源源不断地提供你应该生气的证据。
你会想:“上一次,上上一次,就是你的问题,我忍了这么久,为什么还要我忍?”你自然会越想越生气。
怎么办呢?离开现场,切断这种敌对情绪。
第二个,切断情绪的刺激源。
环境与情绪存在着深刻的联结,每个空间都承载着特定的情绪记忆和触发点。
情绪上头时,你很容易被当下的环境困住。
比如和伴侣吵架时,盯着对方的脸、看着熟悉的客厅,只会让你更生气;被领导批评后,坐在工位上看着电脑里的工作文档,只会让你更焦虑。
这个时候,离开现场,物理隔离,情绪就能快速降温。
02
改变身体信号
众所周知,情绪是会影响生理的。情绪不仅仅发生在我们的大脑中,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体里。
比如,你愤怒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甚至面红耳赤;
你焦虑时,你的胃部紧绷,悲伤时,你的四肢沉重……
这些都是情绪在身体上的表现。一个人身心的联结,远比你想的密切。
所以,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状态,去改变情绪体验。
比如,呼吸调整,就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当情绪来袭时,你呼吸模式会立即改变:焦虑时呼吸浅快,悲伤时呼吸微弱。
有意识地将呼吸调整为深长平稳的节奏,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有效缓解情绪。运动,也是特别好的情绪调节力气。跑步、游泳都可以,在办公室楼下散步、快走也行。
人在运动后,大脑会分泌血清素、内啡肽。血清素让人感到安详、宁静,让你不那么激动;内啡肽帮你减少痛苦的感觉,增加愉悦感,原来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欺骗你的大脑,让大脑误以为自己目前没那么生气了。
因为,人的情绪是大脑根据你的身体信号、环境信息和过去经验,一起建构出来的。
当你进入运动模式,大脑的理解就可能出错。
03
改变思考方式
最后,就是改变思考方式。同一件事,不同的思考方式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
当你情绪上头时,往往陷入了扭曲的思维模式中而不自知。
如何让理性回归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重新叙述这件事情。
当你重新叙述这件事情,你就激活了大脑的理性部分,这样你就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
怎么做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写下来。
美国心理学家James W. Pennebaker和他的研究生曾经对46名大学生进行一项研究。
实验组的学生被要求连续写15分钟,记录他们人生中最令人沮丧或最痛苦的经历。对照组的学生被要求记录琐碎的日常话题。
4个月后,他们的情绪、身体健康状况都得到改善。
写下来,让你更好地理解事情到底怎么了,然后才能真正放下它。
具体怎么做呢?给你三个建议:
①找个安静的时间,不受别人打搅,专心致志地写下任何让你感到难过的事情。
②真实地写下你内心的感受,比如悲伤、羞愧、恐惧、压力。不要压抑自己,接受你的经历,不要轻视它,也不要把它夸大其词。
③写一些理解、安慰自己的话,让自己知道:你关心自己。
将感受写成文字,情绪的负担也随之减少。
最后总结一下,情绪上头的时候,建议你做这3件事:第一个,改变场景,避免情绪恶化;第二个,改变身体信号,通过运动明里暗里地调控你的大脑,让情绪缓解下来。最后,改变思考方式,把它写下来,回归理性。
做每个家庭的私人心理医生,为他们提供终生的优质心理服务。杨怡,安肯心理创始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医学博士,截止2024年,已带领安肯心理在线下20多个城市开设线40余家心理咨询机构,国内心理行业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