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钝感力》:活得通透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迟钝”的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10:00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仿佛被装上了一根无形的情绪天线,时刻接收着外界的评价、焦虑和恶意。朋友圈少了一个赞,心里能上演一场宫斗戏;同事随口一句今天气色不好,立刻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排挤;甚至地铁上陌生人的一个皱眉,都能让人反复复盘自己哪里做错了。这种过度敏感的状态,像一场无声的精神流感,让无数人在自我怀疑和内耗中疲惫不堪。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正是为这种时代病开出的一剂良药。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真相:活得通透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迟钝的这种钝感力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种对情绪的主动掌控,对外界噪音保持距离,对内心波动保持清醒。渡边淳一笔下的钝感力,像一套无形的铠甲,帮助现代人在情绪风暴中保持稳定。书中通过企业家、护士、作家等不同人物的故事,将钝感力的核心拆解为五种能力,每一种都直击当代人的心理痛点。

第一种能力是迅速遗忘的能力。

生活中总有人对一句批评耿耿于怀,却对十句赞美视而不见。书中提到一位创业者,面对合作方临时毁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哦,那下次换条路试试。这种健忘不是心大,而是清醒的自我保护,就像电脑需要定期清理缓存,人也要学会删除负面情绪,腾出精力专注真正重要的事。

第二种能力藏在失败的缝隙里。

普通人遭遇挫折时,往往陷入自我否定的循环:考试失利等于人生失败,项目被否等于能力不足。而书中那位被患者投诉的护士,却平静地说:今天犯了错,明天就能少犯一次。渡边淳一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钝感力强的人擅长把失败当作闯关游戏中的临时存档点,摔倒了就爬起来继续走,而不是躺在地上研究伤口。

第三种能力是对流言的物理隔离

当亲戚议论“30岁还不结婚肯定有问题,当同事嘲讽只会埋头干活不懂人情世故,钝感力强的人就像戴上了降噪耳机。书中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流言就像风,你站得稳,它就吹不动你。这种能力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别人的评价折射的往往是他们的焦虑,而非你的真实价值。

第四种能力在于对批评的逆向转化。

渡边淳一在书中抛出一个反常识观点:被人嫉妒,说明你走在前面;被人批评,说明你有价值。有位作家面对恶评时的反应堪称典范:至少他们认真读了我的书。这种将攻击性言论转化为燃料的能力,让钝感力成为精神世界的水泥,越是经受压力,越是坚固稳定。

第五种能力最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对表扬的清醒态度。

被夸赞时飘飘然是人性,但钝感力强的人懂得糖衣炮弹的危险。书中那位创业者的做法值得借鉴:夸我的话,我听完就忘;骂我的话,我挑有用的记。这种选择性吸收的能力,让人既不被恶意击垮,也不被善意捧杀。渡边淳一没有在书中提供修炼钝感力的路径标准答案,但暗藏在了那些生动的案例里。


(本文转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