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为什么你今天不想努力?科学研究发现“动机起伏”的真相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10:00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周一早上,你满心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感觉整个人都被“懒惰”笼罩了,连刷牙洗脸都提不起劲;可到了周五晚上,你却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脑子都是出去嗨的计划,做事也变得风风火火。这种“时而懒、时而勤”的状态,你是不是很熟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动机就像过山车一样,每天都在起伏变化。有时候,我们充满干劲,愿意为了目标努力奋斗;有时候,却连最简单的任务都懒得去做。这种日常的动机起伏,其实对我们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当你动机满满的时候,可能更容易坚持锻炼、完成工作任务;而当你动机不足时,可能连出门买菜都觉得麻烦。

科学家们一直对这种动机起伏很感兴趣,因为它们想知道,这些起伏是如何影响我们做决策的。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通过一次性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但这种方法很难捕捉到日常生活中动机的微妙变化。于是,来自英国的五位科学家决定采用“生态瞬时评估”追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动机的起伏,以及这些起伏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的。结果发现,当人们感觉更有动机时,对奖励的敏感度显著提高,更愿意付出努力去获取奖励;而动机不足时,对奖励的兴趣降低,倾向于选择轻松的任务。此外,性格中“特质懒惰”较高的人,其决策更容易受到当下动机状态的影响。这些发现表明,日常动机的起伏不仅影响人们的当下决策,还会对未来的行为产生持续影响Hewitt et al., 2025)。

研究过程:追踪日常动机的“秘密武器”

为了研究日常动机的起伏,研究者们招募了155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年龄在18到45岁之间,男女各占一半。实验持续了两周时间,在这两周里,参与者们需要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和问卷。

首先,研究者们让参与者们填写了一些关于他们性格特征的问卷,比如他们平时是不是一个容易感到懒惰的人。然后,参与者们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日常追踪”。每天,他们会在上午和下午各收到一次通知,要求他们报告自己当下的状态,比如有多想做事、有多开心、有多疲劳,以及前一晚的睡眠质量。除此之外,每隔一天,参与者们还需要完成一个有趣的游戏任务,这个游戏任务是用来测试他们在不同动机状态下,愿意为奖励付出多少努力的。


在游戏任务重,参与者们会看到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奖励多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按更多次按钮),另一条路线奖励少但轻松一些。他们需要在两条路线之间做出选择,然后通过快速按按钮来完成选择的路线,如果成功,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个游戏,研究者们可以观察到参与者们在不同动机状态下,对奖励的敏感度以及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

研究结果

经过两周的追踪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果。

首先,人们的动机确实会在日常生活中起伏变化。当人们感觉更有动机时,他们不仅更愿意选择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路线,而且对奖励的敏感度也更高。这意味着,当人们动机满满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奖励更有吸引力,从而更愿意为了获得奖励而努力。相反,当人们动机不足时,他们对奖励的兴趣就会降低,更倾向于选择轻松的路线。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动机起伏对决策的影响,与人们的性格特征也有关系。那些平时比较容易感到懒惰的人,他们的决策更容易受到当下动机状态的影响。换句话说,这些人在动机高时,会更积极地追求奖励;而在动机低时,会更倾向于放弃努力。这表明,性格中的懒惰特质可能会放大日常动机起伏对决策的影响。

1B2F0


此外,这种动机起伏不仅影响当下的决策,还会对未来的行为产生影响。通过计算模型分析,他们发现当下的动机状态会提高人们对未来奖励的敏感度,从而在未来更愿意付出努力。这就好像是动机状态给大脑打了一个“奖励预期”的标签,让大脑在未来更容易被奖励吸引,从而更积极地行动起来。

读懂动机起伏的“人生启示”

这项研究揭示了日常动机起伏对决策和行为的影响,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动机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 了解自己的动机起伏周期

该研究发现,人们的动机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起伏。例如,人们在一周的后半段(周四和周五)通常比前半段(周一和周二)更有动机。

建议:观察并记录自己每天的动机状态,找出自己的“高动机时段”和“低动机时段”。例如,如果你发现早上起床后的一两个小时是最有动机的,那么可以将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完成。相反,如果下午或晚上感觉比较疲惫,可以安排一些相对轻松的任务,如整理文件或回复邮件。

2. 利用奖励机制

该研究发现,当人们感觉更有动机时,他们对奖励的敏感度更高,更愿意为了获得奖励而付出努力。

建议: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奖励机制,将任务与奖励挂钩。例如,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一杯咖啡、一段休息时间或一个喜欢的小零食。这种奖励机制可以增强你对任务的积极态度,提高完成任务的动机。

3. 调整任务难度

该研究发现,当人们动机不足时,更倾向于选择轻松的任务;而当动机充足时,更愿意接受挑战性任务。

建议:根据自己的动机状态调整任务的难度。在动机不足时,不要强迫自己完成过于复杂或困难的任务,而是先从一些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入手,逐步积累成就感,从而提升动机。当动机充足时,可以主动挑战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4. 管理情绪和身体状态

该研究发现,情绪状态(如幸福感)和身体状态(如疲劳、睡眠质量)与动机状态密切相关。例如,睡眠质量好的人通常更有动机。

建议: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身体状态,以提高动机。确保充足的睡眠,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如果感到疲劳或情绪低落,可以尝试短暂的休息或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散步或听音乐,以恢复精力和提升情绪。

5. 利用工具和环境

该研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进行日常追踪,发现这种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和管理自己的动机状态。

建议:利用各种工具和应用程序来帮助自己管理时间和任务。例如,使用时间管理应用(如番茄工作法应用)来提高专注力,或者使用任务管理工具(如Trello或Asana)来清晰地规划和跟踪任务进度。同时,优化工作环境,减少干扰因素,如保持工作台整洁、关闭不必要的通知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动机状态,你可以更有效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正如该文第一作者Samuel Hewitt 所说:“我们的选择不是铁板一块,而是过去、现在与未来动机的共振。”

下次想躺平时,你不妨告诉自己:这不是懒,只是大脑在等待下一个“浪头”!

本文转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