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葡萄果泥炒酸奶
编辑:洛洛西
美编:N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当你计划暑假出去旅游时,是否总是习惯性地打开社交软件搜索“机票怎么买最划算”“XXX三日游最全攻略”“XXX附近神仙美食”,想省点钱省点时间,用别人的经验降低自己试错的成本。
但现实是,你为了便宜的机票辗转关注几个并不感兴趣的公众号,最后发现得到的优惠券和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你精挑细选一个半个小时选中了一家餐厅,结果在门口排队的第三个小时又刷到了铺天盖地的避雷帖子......
我们常常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信息,就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是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资源,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但算计更多、追求更多,却越发感到疲惫和焦虑。
但有时候好像“睡一觉”,原来犹豫不决的事情就能突然得到答案。
比如,你在纠结暑假要去北京还是上海旅游,多番比较之后还是很犹豫,于是你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去打扫卫生、看电视、逛街,晚上吃饭的时候,你突然一拍脑门,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做这个决定本身是有意识的,但这一天内,你从不确定到偏向某一方的变化却是由无意识的思考引起的。
这个过程看似是从一个问题突然跳转到另一个问题,中间没有明显的推理步骤和权衡,但是在无意识的作用下,你可能会自动收集关于两个潜在方案的信息,并不自觉地进行权衡。这种在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意识注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思考或权衡,被定义为无意识思考[1]。
01
有意识 vs. 无意识
那在做选择时,究竟是有意识地精打细算更好,还是听从内心的声音,遵循无意识思考的结果更好呢?
在一项研究中[1],参与者被告知,有四辆不同的二手车,其中只有一辆物美价廉。在阅读了四辆车的4个属性的信息后,参与者被分为两组:
有意识组:有4分钟的时间思考,并选出最好的一辆车。
无意识组:解4分钟的字谜,然后立马选择最好的一辆车。
结果显示,有意识组选中正确二手车的概率为55%左右,无意识组为40%。但当研究者告知参与者车的燃油费、后备箱大小等12项细节信息后,有意识组选中正确二手车的概率反而降低到了25%,而无意识组选中的概率几乎达到了60%。
(图源网络,侵删)
我们可以发现,在简单问题上做选择时(如上述实验中根据车的4个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有意识的思考更有利于判断出最佳选项;然而,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如上述实验中根据车的12个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有意识思考可能导致选择质量逐渐下降。
相比之下,无意识思考虽然在简单问题上的效果不如有意识思考,但根据无意识思考做出的选择的质量并不会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复杂情况下,无意识思考相比有意识思考能够导向更好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模式呢?
02
不假思索,就是舍弃多余的信息
相比于有意识组,无意识组被剥夺了思考的时间,只能在解字谜的同时在潜意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当问题比较简单时,有意识组有更充裕的时间对各项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最优决策,但是当问题变得复杂时,为什么有意识组的表现反而不如无意识组了呢?
研究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 意识的容量是有限的[2],这导致我们在做决定时只能考虑到相关信息的一小部分[3]。
- 有意识的思考可能会导致对不同属性重要性的分配出现偏差[1],我们可能会高估某些方面的相对重要性,而牺牲其他方面,最终导致做出较差的选择。
在做选择时,两种思维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意识思考遵循明确的规则,表现出高度的精确性[5]。但是由于有意识思维的容量有限,因此不太适合处理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比之下,无意识思维虽然在简单问题上没有优势,但是它没有容量限制,当面临复杂决策时,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过滤掉无关紧要的信息,聚焦于真正重要的因素,从而把大量信息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评价[3]。
03
实在选不出来的话,就抛个硬币吧!
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为了探究“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无法决断的人会怎么做”,专门制作了一个可以在线抛硬币的网站[6]。测试者需要将难以决断的事情写在网站上,然后点击页面上的硬币,硬币正面表示“做”,硬币反面表示“不做”。这样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研究者用一年的时间收集了4000个人的烦恼,然后询问测试者们通过抛硬币做决定后,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测试者们输入最多的烦恼是“要不要辞掉现在的工作”,其次是“要不要离婚”。用抛硬币来处理这些棘手问题,可行性确实值得怀疑。但结果显示,63%的测试者都的确按照抛硬币的结果做了决定。并且通过抛硬币来解决烦恼的人,半年后的幸福感均得到了提升。
研究者认为,自己做决定之所以会产生压力,可能是因为担心做出决定后难以说服自己。而抛硬币作为一个外部因素,可以提供一个看似客观的理由来支持决策,从而帮助减少这种心理压力。或者当你对硬币给出的那个选择感到犹豫时,心中的答案其实也就显而易见了。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会造成长期影响的决策,如是否离婚或更换工作,仅仅依靠抛硬币可能不足以全面评估所有相关因素和可能的后果。但在某些情况下,简单的随机性可能提供了一种解脱,让人们能够更轻松地接受结果并继续前进。
04
和选择困难症say goodbye!
信息时代解锁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上限,同时也创造了无数的不确定性。学会如何恰当地利用直觉判断,将成为我们在快节奏社会中保持决策力的有力工具。
生活不需要那么多精打细算,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妨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实在不行的话,就抛个硬币吧!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作者堀田秀吾是日本著名心理咨询师。法律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学者,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在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脑科学等领域参加过多次学术交流。代表作有《这世界越复杂,你越要简单思考》。
本书针对一天的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不同时间段,介绍了100个非常有效的减压方法。这些方法经过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科研团队证实,内容涵盖了认知行为疗法、冥想、呼吸练习、身体运动以及饮食等方面。本书语言生动有趣,易于阅读,旨在通过分享方法帮助读者改变其思维模式,培养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逐步摆脱焦虑的困扰。
参考文献:
[1] Dijksterhuis, A., Bos, M. W., Nordgren, L. F., & Van Baaren, R. B. (2006). On Making the Right Choice: The Deliberation-Without-Attention Effect. Science, 311(5763), 1005–1007.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21629
[2] Nørretranders, T. (1991). The user illusion: Cutting consciousness down to size. Viking.
[3] Dijksterhuis, A., & Van Olden, Z. (2006). On the benefits of thinking unconsciously: Unconscious thought can increase post-choic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2(5), 627–6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05.10.008
[4] Dijksterhuis, A. (2004). Think Different: The Merits of Unconscious Thought in Preference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7(5), 586–598.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7.5.586
[5] Chaiken, S., & Trope, Y. (1999). Dual-process theories in social psychology. the Guilford press.
[6] Levitt, S. D. (2021). Heads or Tails: The Impact of a Coin Toss on Major Life Decisions and Subsequent Happines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88(1), 378–405. https://doi.org/10.1093/restud/rdaa016
作者简介:葡萄果泥炒酸奶。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