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成长是应对焦虑的最好办法
时间:2024年02月14日 10:00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成长是应对焦虑的最好办法-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西竹君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书和明理(ID:gh_84793fdf0800)


“最近感觉好焦虑”逐渐成为社会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焦虑,已经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


焦虑是现代社会的情绪主力军,基本上每个人都经常有焦虑的心理,只有少数人能很好地掌控这一情绪的力量。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负责产生情绪的情绪脑很古老,是在哺乳动物产生之后就存在了。


情绪脑的出现就是为了完善动物的生存技能,增强哺乳动物的生存能力。


当外界一些生理反应传递到我们大脑之后,我们的情绪脑就会产生一些原始的情感,比如焦虑、快乐等。


当我们遇到消极的事情时,情绪脑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为了结束不适,大脑就会找机会产生快乐。


这些都是我们的情绪本能反应。


关于情绪,《暗理性》的作者卫蓝的观点是:


情绪是一种适应自然环境的本能,但是它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功能高度分化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容易产生很多情绪问题。


今天我们从源头开始梳理,把焦虑这一情绪来源仔细理解一遍。


01

焦虑的本质


焦虑的本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我们的生存能力。


一方面,当我们面临危险时候会本能做出反应;


另一方面,考虑未来存在危险,提前做好准备。


正因为有了焦虑等情绪的反应,才能让人类在危险的环境中渡过难关。


若没有焦虑等情绪保护,很可能就没有人类的存在了。


当然,只是适度的焦虑对人类有利。


如果焦虑过度,在不该焦虑的时候也产生严重的焦虑,那就是情绪问题了。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


人们面临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所需要的新技能不断出现,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人类的进化始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所以会把很多对未知领域和未来的不确定当作危险来处理,催生了更为广泛的焦虑。


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普遍不需要大量使用体力去换取生活物资。


因此很多时候会显得无所事事,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无聊。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著作《心流》中说到:“人们总是在无聊和焦虑中徘徊。”


说明正好是自己期待的事情是不多的,大部分事情不是太过简单,就是难度过高。


一般都需要自己去调整心态应对所接触的无聊和焦虑。


焦虑就像是一个人体的一个安检部门,把面临的事情进行分类,大致就是难、易和适中。


对于难的事情就容易焦虑,对于容易的就会无聊,对于难度适中的事情就容易让人体会到心流的感受,是做事情比较好的状态。


心流通道示意图


我们研究情绪,研究焦虑的意义重大,可以摸清自己的心理边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流通道(见上图)。


02

焦虑是常态


我们回顾人类的进化历史,焦虑一直是人类的朋友。


比如漫长的狩猎和采集年代,经常面临着毒蛇猛兽的危险,尤其需要去陌生的地点进行狩猎和采集,焦虑长期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到后来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也是常年处于温饱线上下,尤其是天灾人祸的时候,因此焦虑只能是常态。


到了信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每天面临的问题千变万化,我们面临的未知领域范围更广。


经常会有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出现,因此现代人的焦虑显得更为严重。


比如工作中更换的新系统、新软件的使用焦虑;


新领导的相处;年终会的汇报;


年终绩效考核;


本行业发展呈现下坡路,对未来缺乏足够信心等等。


现代社会的焦虑激发面非常广,从本能出发,把很多不确定性都视为危险,进而产生焦虑。


尤其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迅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距离,容易因为比较后产生心理落差而焦虑。


特别是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等普及以后,人们普通会被手机上的画面所刺激,经常让自己处于深度焦虑之中。


一方面因为社会的诱惑很多,自己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吸收,导致自己的主要事业受到影响,进而常常被打击而生焦虑。


另一方面网络上到处都是一些理想中的美好画面,相比之下会让人感觉怎么别人都混得这么好,反观自己的人生有多艰难,焦虑感油然而生。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我们所见到的朋友圈画面,不一定是朋友的真实生活状况,只不过是他的精彩瞬间而已。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发圈,也会相应地选择一段好的经历、好的感悟、好的背景来发(是经过打磨过的)。


所以因为受到朋友圈的刺激而焦虑的你大可不必太认真。


把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精彩片段集合打磨之后也一样是受别人欢迎的。


到时自己的注意力要时刻保护好,不要被那些无关紧要的诱惑给抢去了。


可见焦虑不可怕,是我们现代人的常态,每一个人都不孤独,你遇到的问题,别人都会遇到。


03

焦虑容易被人厌恶


焦虑是在对未知的事物的负面想象,一定有种恐惧在背后起作用。


所以正常人们对于过度的焦虑很厌恶,甚至害怕。


只要是一个正常成长的成年人,随便写一写,都有几条暂时面临的焦虑:



明天就要上交一个任务,还有一项难点还没搞清楚;




下周一就要把报告交到业主那,但是现在连头绪还没有;




经常会担心孩子的一切,经常会心里没底;




工作需要更换一个新的软件,自己一点都不熟悉,非常焦虑;




这个月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完成3本书的阅读,结果都22天过去了,一本也没看完;




自己刚刚开始学习写作,就迫切希望达到一个优秀的水平,很难完成的任务;




突然有几个合适的选择,自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非常焦虑。



以后种种都属于自己面临焦虑的情绪。


可见焦虑的产生总是面临一种痛苦的感受中,目标感模糊,如果目标达不成,面临的就是恐惧的心理。


我们越是忙碌,就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就会有更多的触发点让我们面临焦虑。


另外,因为面临的变化往往是不可量化的,反应在我们的大脑中是模糊的,我们无法估算出需要调取多少资源来应对。


所以就会倾向于产生焦虑情绪,调取更多的资源来应对。


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广泛存在,容易让人们产生痛苦的感受,因此容易使人们厌恶焦虑,渐渐避而不谈。


焦虑的根源没有解决,不及时处理好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我们应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


04

应对自己的焦虑


适度的焦虑是前进的动力,而且效率很好的动力来源。


但不及时梳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严重的焦虑就是烦恼的来源。


应对焦虑最好的办法不是消除它,而是学会了解我们的情绪,用好我们的焦虑。


焦虑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与我们的压力状况紧密相关,压力大的时候会更容易产生焦虑;


生理因素和炎症也会引起焦虑,比如怀孕或者患各种慢性炎症的人,更容易引发焦虑;


生活经历是影响焦虑的重要来源,比如当人处于艰难或压抑的困境中时,会容易产生更多的焦虑等等。


正因为焦虑的产生往往是复杂的,所以人们很难辨别自己焦虑的根源,以至于会出现误判,进而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和焦虑做朋友,不断地观察和分析各时期不同焦虑的原因,分析清楚后再做出调整对策。


焦虑会让人们重视面对眼前的事情,调取相应的精力和资源应对事情,这种情绪正常范围内是有利于事情的解决的。


但是需要谨慎的是,等这件事情过去,后面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就会习惯了这种经验,进而选择疏忽一些投入,最后反而取得不好的成效。


情绪本能只对陌生的事物会引起警觉,轻车熟路之后就不会起作用。


我们需要及时调用自己的智能脑配合思考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其实还是关于本能和反本能的协调应用的问题。


心理学教授铃木温迪在《好焦虑》中分享的观点(重新组织):我们感受到焦虑的时候,都不要急于掩饰和回避,而是好好感受一下这份焦虑。


练习和它相处,不断观察和评估它,然后再做出行动和反应,如此一来,你会发现有很多焦虑其实可以算是“好的焦虑”。


作者还给我们分享了几种与焦虑相处的策略:



情境选择:给自己更换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就是降低难度;




情境修正:如果不换环境,就转而调整自己的处境,使焦虑更容易接受;




提升自己认知:这部分也是最为主要的,只有保持成长的节奏,提升自己认知,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只有保持自身的成长,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一直让焦虑处在合理的范围内。


因为世界一直在往前发展,人类社会一直在进步。


我们面临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好,每天都有新生事物出现。


如果我们自身停止成长,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现和社会脱节,出去处处会碰壁,时常就会感到焦虑。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成长。


人对世界、社会、自然的认知是不能停在原来的水平的,需要不断地跟着时代保持进步。


让我们周围的变化都在大脑的感知范围内,我们的选择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的焦虑也会在合理范围内。


本能的机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我们的重点要成长,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应该发挥自己的理智系统:



活在未来,不能选择安逸,主动走出舒适区;




放弃部分眼前的安全感,主动选择改变,主动学习,让自己的认知一直在慢慢积累;




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放到成长上面来,和自己的时间做好朋友,积累自己的成长;




成为有耐心的人,因为成长就是一条复利曲线,在拐点到来之前必然是漫长的积累;




成长的过程会面临很多诱惑,我们的智能脑要时刻分清主次。



05

成长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人类的进化,还是我们个体的一生,其关键的要务就是成长。


纵观人类的进化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成长史,一部不断提升我们认知的历史。


人类的祖先从哺乳动物开始不断尝试改变,提升认知,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能进化到现在非常的不容易,是一步步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的成长过程:


起初,人类的大脑和其他哺乳动物差别不大。


后来人类掌握了烹饪技巧,吃到了熟食,世界就变了。


熟食意味着需要咀嚼的时间大大缩短,吃完更不容易饿,在同样的时间里,耗费同样的体力,能够获得更多的能量。


意味着人类的大脑可以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渐渐地,人类的大脑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神经元。


神经元增多以后,人类的认知开始逐渐提升,变得更聪明了。


后来就逐渐掌握了耕种、畜牧,开始了漫长的农业文明。


进而又发展出了工业文明和信息社会等等。


才有了今天的繁荣社会。


人类的进化史可以说是一部认知的提升历史,我们人类每一个个体的从生到死,也是认知的提升过程。


就像《最强的大脑》作者苏珊娜所说的:人类之所以走到今天,既是命运的偶然,也是进化的必然。


一步步的明智抉择才能在进化过程中慢慢脱颖而出,才能造就出人类的文明。


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成长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人的一生相对短暂,按平均寿命的计算,也就80年左右。


对人类个人而言,出生的时候认知为0 ,成长就是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保持学习,提升自己,提高自己认知水平。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更快,隔几个月可能就会有新知识产生。


尤其人工智能的出现,更加催生了事物的更新迭代速度。


作为现代人,成长需要全面。


需要学习掌握各种立足于社会的必要知识,练就各种必要的技能。


就像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领导力课程要求每个同学做的生命轮练习,包含5大因素分别是:工作、财务、情感、健康和使命。


轮子的各个因素都需要均衡发展才能滚得更远。


人类的福音是我们的认知可以不断地提高,到生命结束前可以不断通过学习锻炼提升自己的认知。


人类还有一个福音是我们的成长过程是遵循复利增长曲线效应的。



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长期发展心态,每天都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哪怕都往前走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效应也很惊人。


不过前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成长不光能解决我们的焦虑,相信也可以缓解很多人生的困惑。


只要我们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前进,其他困难或阻挠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作者简介:西竹君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书和明理(ID:gh_84793fdf0800),读书改变思维,思维决定人生! 读书、写作,不知不觉已经成为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