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lyn
排版:可丘
审核:心理中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华小清心(ID:THUxinli)
紧张繁忙的期中周过后,
似乎是时候让自己喘口气、休息一下啦!
然而有时候,
不管是和朋友们逛吃嗨玩一番,
还是瘫在床上“废学忘习地寝食”,
好像都不能让自己的电量充满。
学业、社工、日常的琐事让人焦头烂额,
尽管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充分休息,
但脑疲劳还在不知不觉中一直积存,
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让自己真正松弛下来。
所以大自然是最天然的能量补给站喔~
特别是对于享受独处、
充电源自内心的i人来说,
无论是山水之间还是公园一角,
大自然赐予的疗愈能量仿佛就是
生活的充电桩!
01
缓解焦虑
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身处大自然中可以增强活力、减轻压力,并提升幸福感。这表明,与城市环境相比,人们更能从大自然中汲取缓解焦虑的力量。
甚至对于像运动或散步这样的常见解压方式,在大自然中进行也更为有效。研究发现,户外锻炼能降低人们的焦虑水平,而室内锻炼可能会增加身体的焦虑感;此外,71%的人在自然环境中散步后感到紧张感减轻,然而在购物中心散步后,50%的人却感到紧张感增加。也就是说,在大自然中进行活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运动在减轻压力方面的功效。
所以,感到疲惫的时候不如去户外透口气放松一下喔~
02
敬畏感
心理学研究显示,大自然可以增强我们的敬畏感,并降低自我意识。一项研究要求一组参与者观察高耸的桉树树林,另一组观察高楼。结果表明,与观察建筑的参与者相比,观察树木的参与者感到自己不那么重要,即自我意识得到削弱。而当我们长时间陷入自我关注时,常纠结于复杂的过去和无法改变的事情,这便是精神内耗。
在大自然中行走,能够跳出我们的头脑给自己设置的牢笼,“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会开拓我们的思维。此外,体验敬畏让我们感到与他人和整个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人们从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转移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
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说不定反而会在欣赏秋日红叶时不经意间找到突破点呢。
03
身心促进
大自然的益处在于它同时作用于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对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生活在自然环境附近可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短暂的自然行走可以减少与反刍或退缩行为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激活,这意味着亲近大自然有助于长期的身体健康。
此外,与大自然互动体验程度更高的人,吸烟、攻击行为、睡眠不足等消极行为更少,保护环境、志愿服务、亲子沟通等积极行为更多。
进化心理学理论也表明,我们的基因对自然有亲近感,对自然天生抱有归属感,这些亲近感可以促进人体一些化学物质的分泌,并影响人体免疫力,帮助人类从进化的角度回到自己的本源,与自然建立关系联结,从而变得更加健康快乐。
04
被卷到没有时间走进大自然怎么办?
大自然能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促进效应,但作为常常受限于时间或空间原因无法亲近大自然的我们,又该如何收获高质量放松呢?
1) 园艺
园艺可以作为亲近大自然的一种便利方式,例如花园冥想、插花艺术,还有亲身体验种植等活动。研究表明,园艺疗法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有恢复和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抑郁情绪和攻击行为的发生,对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 冥想
闭上眼睛,想象出让你感到放松的场景,倾听一段基于自然的引导性想象的录音,让引导者带你完成一次只需十几分钟的走进自然,你可以在海边玩沙,也可以在森林中漫步,在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疗愈力量。
3) ASMR
可以通过聆听自然音的ASMR来使身心得以放松,一般会包含有雪山呼呼的声音、溪水潺潺的声音、雨滴虫鸣、动物的叫声等等。这种方法可以起到稳定情绪、帮助睡眠,以及提高想象力的作用,这一方法也被广泛运用到心理咨询治疗以及音乐治疗等等领域。
4) 找到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
“放松”没有万能公式,而是需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我觉察之后才能掌握的技能。每当尝试新的活动或爱好后,可以问问自己:做完这件事,我感到如何?我是否感到稳定和自在?它让我活在当下了吗?例如,电视剧中主角在泡澡时看起来很舒适,但自己尝试时并不觉得如此舒心,那么这种方式对你来说就不是有效放松。可以给自己做一个“休息盒子”(运动、听音乐、撸猫撸狗、香薰、做瑜伽、深呼吸等等),如果某种方式令自己感到真正的放松,它就可以进入盒子,成为一种你的候选放松方式。
5) 既然「人生是旷野」,那就到旷野里去吧
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那就抓住机会亲自到大自然里去吧~无论是聆听风声,欣赏日出日落,甚至是citywalk,都能让我们沉浸在环境中疗愈自己。在山川湖海体会万物的律动,在草坪和天空里走着跳着躺着,躲进自己世界的角落,在温柔且宏大的包裹里暂时释放所有的坏情绪,重新面对自己的内心,沉浸式地体验「人生是旷野」。
北京的秋天非常短暂,错过就要等一年啦!不如就在期中周之后奖励自己一下,走进大自然抓住秋天红叶的尾巴吧~
参考资料
[1] 洪詩涵, & 張俊彥. (2020). 建構感知親生命性設計於環境體驗之概念架構. 造園景觀學報, 24(4), 41-71.
[2] 苏谦, & 辛自强. (2010). 恢复性环境研究: 理论, 方法与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 (1), 177-184.
[3] YANG, Y., GENG, L., XIANG, P., ZHANG, J., & ZHU, L. (2017). Nature connectedness: It’s concept, measurement, function and intervention.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8), 1360.
[4] Russell, R., Guerry, A. D., Balvanera, P., Gould, R. K., Basurto, X., Chan, K. M., ... & Tam, J. (2013). Humans and nature: how knowing and experiencing nature affect well-being.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38, 473-502.
[5] Howell, A. J., Passmore, H. A., & Buro, K. (2013). Meaning in nature: Meaning in lif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4, 1681-1696.
作者简介:Kalyn,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小清心(ID:THUxinli),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官方公众号~面向清华在校生提供咨询预约入口,兼顾活动招募、心理科普~偶尔抖机灵,专业不保守,有爱不鸡汤~
原作者名:Kalyn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华小清心(ID:THUxinli)
原文标题谁懂啊!大自然就是i人的充电桩!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