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
各高校资助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倍感振奋,纷纷共话感悟——
北京邮电大学资助中心主任陈炜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信息科技特色高校资助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资助育人工作必须与北邮的“网络强国、网信报国”使命同频共振。北京邮电大学依托大数据平台,创新构建七维一体的资助体系,将德育与智育深度融合:通过“青学服务”开展“科技+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受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考察、境外学习交流等多样活动,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打造“春夏秋冬”主题助学活动,实现季季有措施,月月有关怀。运用数智化平台,摸排隐形困难学生,开展隐形资助;打造“青学工程”育人工程,推动优质资源向困难生倾斜,开设“传邮计划”困难生出国交流项目,全额资助困难生出国出境交流,提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北邮将始终坚持“资助扶困、科技赋能、育人铸魂”理念,不断深化“精准资助”向“智慧育人”转型升级,为培养信息科技领域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北邮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佟拓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令我们深受振奋与鼓舞。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资助政策提额扩面,每一项政策都是党和国家对学生成长的关怀,是教育强国的重要部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好政策落地,切实做好精准资助,确保应助尽助,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积极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工部副部长、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延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把德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这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资助工作者,我们将深刻领悟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紧扣教育强国建设五项战略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学生资助体系,推动资助育人从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提升精准化、规范化、高效化水平,坚持把资助育人贯穿于德智体美劳教育全过程,推动“解困—育人—成才—回馈”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育公平与增进民生福祉在学校落到实处,以更有温度、更暖人心的资助为学生梦想赋能,以更加奋进、更加积极的作为为强国建设助力。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石昌远
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我对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倍感振奋与鼓舞。2024年,党和国家大幅度“提档升级”学生资助政策,极大增强了受助学生及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2025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高位推进之年,学生资助担负着“体现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使命,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岗位上,我将以时不我待的工作作风完善优化学校资助的改革举措、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部署、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奋力书写教育强国的资助篇章,为更加彰显学生资助体现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做出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贷款办公室主任王贵新
深入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每一位资助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我们必须接续不断地挖掘和彰扬发展型资助“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鲜活能量,对育人育才实绩葆有“饥饿感”,让每一项奖助学金、每一份助学贷款、每一个勤工助学都更加温热地传递党和国家的关爱,更加深刻地引启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出彩,尤其是通过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融合创新,持续创优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实践质效,用物质帮扶接驳道德浸润,以能力拓展加深精神激励,打造“缓解经济困难—提升个人素质—实现卓越发展—激扬家国情怀”的资助育人闭环,更高质量地助塑时代新人。
同济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南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完善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去年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令千万学子振奋鼓舞,学生资助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和保障力作用凸显。同济大学认真贯彻国家政策,不断完善资助体系,构建起“保障型资助、发展型资助、成长型资助”多维资助育人模式。我们不仅让学生经济上“上学有保障”,还满足学生成才路上的多元需求,助其“发展有空间”,如开设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为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提供学业辅导;设立“寰球同济”海外游学项目,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假期赴国外高校开拓国际视野;开设新生“擎济工程”,让受助学生参加各类素养提升和实践锻炼……让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学子,都能追逐梦想成就出彩人生,充分彰显教育公平的深刻内涵。
中国药科大学学工处副处长卢献锁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再次彰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技强力支撑,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医药类高校资助工作者,将时刻胸怀“国之大者”,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保障型资助“筑基”,以发展型资助“赋能”,激励学生兴药为民、荣校报国,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医药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中国药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唐志文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要在推进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育人贯穿于政策宣传、困难认定、奖助评定、勤助实践等资助工作和活动全过程,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经济脱贫的同时,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富足和能力素质的提升,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一是要将“扶困”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在资助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励志教育,培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国奋斗、诚信感恩、励志自强的品质。二是要将“扶困”与“扶智”相结合,通过打造丰富多元的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业、心理、就业等全方位的帮扶与支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山东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任伟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在肩。作为高校资助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资助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支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织密兜底保障网,更要打造好价值引领桥,推动发展型资助跃迁升级。我们要不断深化“思政引领+五育融合”机制,把思想铸魂贯穿于资助育人全过程,引导受助学生将党和国家的关怀转化为奋进的动力,在助学中厚植家国情怀;搭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平台,打好“五育”融合育人组合拳,为受助学生“添翼”强能,在助学中砥砺实践品格;建设“智慧资助”云平台,让人工智能为资助赋能,为受助学生精准画像,实现精准资助与动态帮扶。新征程上,我们将不断深化资助育人内涵,让教育公平照亮每个学子的奋斗征程,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资助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李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已进入助困与助发展深度融合的阶段,我们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来把握,要从五育融通的深度来谋划,要从为学生全面发展积蓄势能的实度来推进。华中农业大学坚持“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育人理念,把精准资助做细,把发展型资助做新,依托学生发展中心,用心实施“金种子”计划,有效提升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成长发展提供了厚实支撑。学生资助工作是传递党和国家民生关怀温度、彰显学校育人情怀的事业,我们要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林美珍
春风拂绿千枝醒,奋斗扬帆正当时。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指明了育人方向。中山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积极拓展“智慧+温情”内涵式资助模式,更加精准高效和有温度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精心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创新资助育人举措,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实现“助人”到“育人”的跨越。
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冷金岩
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后,我深受感动、深有感触。作为国家资助体系的受益者,我亲历了从“两免一补”到普及义务教育再到奖贷困助补多维立体的资助体系。更令我难忘的是,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资助老师们,他们用心用情用力托举起我的未来,点亮成长的希望,他们用行动践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十多年来,我亦从一名受助学生成长为一名资助工作者。我把我受到过的温暖转化为资助育人的力量,在与学生一对一谈话中,在家校联系中,在多样化的学生帮扶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命,为广大学子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努力以资助工作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重庆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资助科科长付桂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我更加明确了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作为一名学生资助工作者,我们要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在资助育人上做文章,从身心发展、能力提升、视野拓展、素质培养、就业帮扶等方面,对受助学生给予全方位关怀和帮助,为受奖助学生搭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成长成才的平台,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拓展。我们要以精准资助、规范管理、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全面提高资助育人实效为关键,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多元化的资助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大中见小、小中见人,低学段重在润心、高学段重在砺行,围绕“助”、体现“细”、落实“人”的资助育人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场景、家庭场景、社会场景,围绕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心理育人、功课育人、社会育人“五维联动”,为受助学生成长成才赋能,让受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放飞青春梦想,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强烈责任担当,立志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的时代新人。
西南大学助学中心主任孙金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资助不仅是经济帮扶,更是育人载体,必须将价值引领融入经济帮扶全过程。西南大学始终坚持“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精准资助”为基础,以“育人导向”为核心,构建“物质帮扶+精神激励+能力提升”的立体化资助体系,引导学生在受助过程中学会责任担当、锤炼品德修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挖掘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帮扶。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钱云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为学校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标“双一流”建设相关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科学的资助评价体系,将德育与资助工作深度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积极主动应对人工智能给资助工作、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助数智技术优化资助资源分配,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注重挖掘学生的科技潜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提供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打造联合创新平台,为受助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和发展平台,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副部长赵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把德育贯穿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这一重要讲话不仅为教育工作指明方向,也为高校资助工作赋予更高使命。作为高校资助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更应主动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育人实践。资助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信感恩、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让资助成为塑造品格、引领成长的关键力量。新时代赋予了资助工作新内涵、新要求。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让德育融入资助工作血脉中去,既要注重经济帮扶的“输血”功能,更要强化价值引领的“造血”功能,以“党建引领”为目标,传承奋斗精神,塑造红色品格,让资助工作既有方向又有动力;以“德育融入”为核心,厚植价值认同,涵养责任担当,让资助育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以“智慧资助”为平台,精准识别需求,动态跟踪成长,让资助政策既有温度又有精度;以“协同联动”为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拓展实践平台,让资助体系既有保障又有活力。我们将始终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引导学生在知恩感恩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劳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格,以真心真情托举学子的成长梦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段继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强调将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这对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具有极为深刻的指导意义。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给予物质帮助,更是与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育人机制。西安交通大学将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弘扬西迁精神价值底蕴,结合新时代、新学情,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体系,将育人使命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引导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勇担使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西迁精神传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学生资助工作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为铸魂育人贡献力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马元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学生资助的目的是育人,结果体现在学生成长成才。以深化学生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汇聚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五育”数据,精准刻画学生全面发展画像,结合职业性格测试等客观性描述,识别学生发展特质与成长短板,构建“数据贯通—智能诊断—精准赋能”的综合评价育人反馈机制,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新趋势。近年来,西电推动完善基于机器学习的学生发展画像,并探索建立学生“成长轨迹预测模型”“能力标准常模”,将“突击式评价”转化为“伴随式评价”,通过搭建“成长在西电AI助手”,实时为学生提供智能优化建议,帮扶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董浩烨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资助战线的工作人员,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将德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这为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学生资助工作正在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学生资助内涵更加丰富,如何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我们的工作重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好学校“同行计划”“远航计划”等资助育人方案的组织策划和实施,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的新模式,从学业帮扶、心理辅导、素质提升、就业支持等方面为困难学生搭建多维度成长发展平台,践行学校“管温饱 暖人心 造梦想”的资助育人理念,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洪姣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我们要在今后的资助工作中,将新时代育人使命融入资助工作全链条,以“铸魂育人”为核心,纵向深化“阳光资助”机制,在精准认定、成长追踪中厚植思政教育;横向打造“融信之星”“榜样力量”等资助品牌矩阵,以浸润式教育激发家国情怀,培育自立自强,感恩回馈的品质。成立“能力提升工作室”,推动学生经济帮扶与成长赋能深度融合。持续聚焦“扶困-扶智-扶志”育人路径,实施个性化帮扶,开展“红色筑梦”社会实践,用智慧化资助系统提升服务温度,以精品化育人项目延展思政深度,助力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来源:中国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