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当伴侣生气了,怎么办?心理学的解释
时间:2020年06月27日 10:01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当伴侣生气了,怎么办?心理学的解释

文章封面


网友问题:


我和他一起生活7年,平时很恩爱,但是他时常(大概一两个月一次)因为小事情,比如一个眼神一句话这类的意思表达,开始生闷气,不看我,不搭理我,拒绝沟通,持续十来天(8-12天左右),很有规律。


我无论用什么方法道歉、开导、讲理、撒娇、哄他都没办法让他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有时候被我逗笑了,还是会继续生气,有时候会骂我。


他不按时吃饭睡觉,不做事情,脸色越来越差,我又心疼他,又感受到孤独、压抑、绝望,压抑时期我会时常心跳加速,手抖,我尽量不爆发。


但大多数次数会在持续哄他十来天的时候忍不住崩溃,和他大吵一架,他被我激得也大声说话了,释放了情绪,就会立马好转,不再进入封闭状态。但是有时候,他激动的状态会吓到我,我担心他控制不住会用热暴力。


事后他和我说,那种状态下他的痛苦比我能想象的还要多,天崩地裂天昏地暗,很绝望,而且他也想从那种情绪状态中走出来。但是他走不出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离开这段关系吗?

 

我的回答:


这种冷战状态是情侣夫妻常见的冲突模式,有时候是女生发脾气不沟通,有时候是男生发脾气不交流。原因很复杂,这里不做解释。只告诉你办法,试一试就会有效果。

 

建议:你保持愉悦状态,开心快乐,自己开心起来,而不是去逗乐他。因为去逗乐他,你会压抑情绪,自己不舒服。

 

只要你保持愉悦心态,他会转变情绪。一般来说,2天起效果,4天转好(有些当天起效,隔天转好)

 

为什么呢?


心理学解释:


我们先来看有个心理学实验:

 

Beckes结合Mikulincer & Shaver的依恋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 of attachment)和Nelson & Panksepp的综合社会情感系统神经生物学理论(neurobiological theory of an integrated social emotion system),开展一个实验研究。实验这样操作。

 

Beckes和助手挑选了一些人参与到实验里面,这些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电脑屏幕上用非常快的速度(1秒以内)呈现一张威胁性图片(如蛇或是受重伤的人体)。



然后再呈现一张微笑的脸赋予他们安全感。


 

最后给参加实验的人呈现字母串,要求被试判断它是不是一个单词(字母串里面有一些是字母随机组合,另一些是和依恋相关的词汇)。


另外一组,同样在电脑屏幕上用非常快的速度(1秒以内)呈现一张图片,但是这张图片和前面的不一样,这张图片一张中性的图片(如擀面杖或是野餐篮),然后再呈现一张微笑的脸赋予他们安全感,最后给参加实验的人呈现字母串,要求被试判断它是不是一个单词(字母串里面有一些是字母随机组合,另一些是和依恋相关的词汇)。

 

其实,这两组人,只有看到的图片不一样,其他都是相同的。

 

结果:相对于中性图片,人们在看到威胁性图片的时候,对于和安全依恋相关的单词反应更为迅速(Beckes et al.,2010)。


这证明了Beckes等人的观点:当人们在遇到威胁性情境的时候,需要寻求安全的感受,此时如果能够出现一张微笑的面孔,那么很可能就对面孔产生依恋。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人们在遇到威胁性信号的时候,会寻求安全依恋呢?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就需要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

 

Nelson和Panksepp在1998年提出综合社会情感系统神经生物学理论。


这个理论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认为人的大脑(也可能是所有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有一个社会情感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分离、痛苦的子系统,一个是社会、奖赏/接触、舒适的子系统。


当人们面临威胁信号的时候,第一个子系统(分离痛苦)就会被激活,人们在心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由于情绪被启动得很快,有时候情绪被启动的时候,个人认知上还没有感受到)。当个人感受到负面情绪,需要第二个系统的支持。


如果这时候出现一个人能够提供支持,那么第二个系统(社会、奖赏/接触、舒适)就被激活了,并对前一个子系统(分离痛苦)进行抑制。当第一个系统被抑制后,个人就会感到舒适、放松、安全,并最终与提供支持的人产生情感联结。

 

说起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当个人痛苦的时候,需要有人安抚。怎么表现安抚呢?微笑,面部表现出微笑,能够快速让对方感受到支持,并激活第二个子系统。

 

结合上面的问题:


男朋友由于自身原因,感受到威胁信号,处于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当中(自述:“痛苦比我能想象的还要多,天崩地裂天昏地暗,很绝望,而且他也想从那种情绪状态中走出来。但是他走不出来”)


按照我们刚刚学习的综合社会情感系统神经生物学系统理论,男朋友第一个子系统被激活,处于分离痛苦阶段。


又由于男朋友个人原因,无法自我排解和自我调整,没有办法摆脱负面情绪。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很痛苦。

 

这个时候,女生如果能够提供支持,那么可以让男朋友感受到安全,激活第二个子系统。男朋友逐渐能够脱离第一个子系统的束缚,进入第二个子系统,感受到舒适,两人关系重归于好。

 

但是,如果女生也生气(感受到孤独、压抑、绝望,压抑时期我会时常心跳加速,手抖)、或者发脾气(忍不住崩溃,和他大吵一架),那么会加重男朋友的威胁信号,那么第一个系统就会过度激活。


虽然让男朋友宣泄情绪,爆发情感,但是两个人都感受到极度的负面情绪冲突,对双方的情感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女生觉得很痛苦,想断绝关系。


长期冲突,终有一天他们会无法忍受互相的负面情绪而分手。分手后又很痛苦,很难从失恋中走出来,也许会复合,然后又分手。直到双方疲倦为止。悲哀!

 

没有学会科学心理学,不懂得婚恋沟通的秘密,可能在情感道路上遇到各种坑。

 

也许有人说:“你们这些心理学者就不会夫妻吵架、不会有冲突吗?”

 

“会啊,但是我们可以快速调整,不让冲突破坏感情喽。这不,前两天还绊了一下嘴,很快又好了啊。”

 

参考文献:
1.Brennan,K.A.,Clark,C.L.,& Shaver,R.(1998).Self-report measures of adult attachment:An integrative overview.In J.A.Simpson & S.Rholes(Eds.),Attachment theo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PP.46-76).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2.Nelson,E.E.,&Panksepp,J.(1998).Brain substrates of infant-Mother attachment:Contributions of opioids,oxytocin,and norepinephrine.Neuro 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2.437—452.


 


文:吴翔  (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网易特邀讲师,壹心理特邀婚恋课程讲师;心理艺术化创新实验室核心成员;壹心理特邀讲师;TEDx演讲嘉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发起人之一;广州交警青年“路战队”学院策划者之一,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微信公众号:搜索wuxiangxinlimen或者(心理门)婚恋咨询,请在壹心理咨询页面,搜索“吴翔”)
责任编辑:殷水



扩展阅读: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38129/answer/89548186
 
这篇文章介绍个人被拒绝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生理疼痛相似。根据Nelson & Panksepp的理论,被拒绝导致第一个子系统被激活,然后迷走神经兴奋,引发躯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同时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脑区大脑背侧前扣带回(dACC) 以及前脑岛(AI) 的激活更强了,这两个区域和生理疼痛的激活区域一致。

 

为什么被拒绝会疼痛?


根据世界疼痛协会(IASP) 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组织损伤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导致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日常生活中我们被刀割、被火烧会感受到疼痛,这种疼痛我们称之为生理疼痛(physical pain) ;除了这种生理疼痛之外,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当关系破裂或者情感被伤害时,我们也会有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我们称之为社会疼痛(social pain)。

 

那么为什么在难过时,不仅有情绪上痛苦的体验,还有真真切切的“心痛”的感觉呢?


首先,社会疼痛和生理疼痛的产生机制可能存在交叉。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哺乳动物的婴幼儿时期,社会支持和母婴依恋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失去了族群和母亲的喂养,哺乳动物很可能根本活不到成年就夭折了。


于是,社会疼痛“借用”生理疼痛的一套系统,通过真实的“疼痛”来提醒哺乳动物们,被族群拒绝和孤立是非常危险的(Nelson & Panksepp, 1998)。

 

最近几年来不断的研究涌现,表明社会疼痛,也就是我们在社会拒绝、排挤等之后感觉到的痛苦,和生理疼痛的神经机制相似,这说明社会疼痛可能和生理疼痛有着交叉的神经系统。


 比如说,Eisenberger等人做了一个实验,让被试玩一个接球的电子游戏,第一轮的时候让他参与三人之间的接球,第二轮的时候另外两个人故意不传球给他,使被试在第二轮游戏中体会到社会拒绝情景下产生的社会疼痛(图1)。与此同时,实验人员利用fMRI同步扫描了被试的大脑。


他们发现,被试在体验到社会疼痛时,大脑背侧前扣带回(dACC) 以及前脑岛(AI) 的激活更强了,而这两个区域恰好.与被试在感受到生理疼痛时的激活区域一致(Eisenberger et al., 2003,图2)。这表明被试在体验到社会拒绝时,产生的疼痛体验很可能与生理上的疼痛体验(如被针扎)在本质上是类似。


(a.社会接纳条件b.社会排斥条件(Eisenberger et al., 2003))


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拒绝之后的情绪忧虑与背侧前扣带回以及前脑岛正相关(Eisenberger, Nature Neuroscience Review, 2013)。


如果说社会疼痛和生理疼痛拥有交叉的神经机制,我们难过时表达的情绪上痛苦的体验同时伴随着真切的“心痛”体验,也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吧。



(疼痛激活的脑区(Eisenberger, 2013))


其次,负面情绪会导致各种躯体症状,而对负面情绪的调节则会减轻这种躯体症状。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忧虑、悲伤等。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引起躯体症状。


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Lane et al., 2009),在压力情绪下,前扣带回的反应会增强,并进而使迷走神经兴奋。而迷走神经作为外周神经系统的一类神经,连接脑干与脖颈,胸腹等外周躯体。


当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时,就会引发躯体上的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处于负性情绪体验时,往往会伴有躯体上的反应。


另外,既然负性情绪体验能够引发躯体症状,那么降低这种负性情绪体验,是否能够相应地减弱躯体症状呢?


Coan等在2006年(Coan et al., 2006)的研究表明,在对方处于负性情绪中时,即使像握着对方的手这样的简单行为,就能降低对疼痛体验有响应的大脑区域的活跃程度,从而减轻疼痛体验。这些脑区包括像脑岛、下丘脑等皮层下结构,它们与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有着广泛而丰富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