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走进学工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资助管理 心理健康 辅导员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正文

你抱着手机工作的样子,像极了是在玩手机 | 内省错觉
时间:2020年07月23日 10:11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你抱着手机工作的样子,像极了是在玩手机 | 内省错觉


文章封面
文: 京师心理|草芽君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你抱着手机认真工作的样子……像极了是在玩手机 | 内省错觉


疫情期间的某天,在家上大学的学堂君用手机登陆着Zoom乖巧地躺着上网课。


这时候母亲大人走进房间,看见在家里蹲了半年的傻姑娘抱着手机舒服地躺在床上,怒其不争,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成天就只知道抱着手机玩?手机有那么好玩吗?



这让又一次上网课忘记闭麦的学堂君足足委屈和尴尬了一整天。


你抱着手机认真工作的样子……像极了是在玩手机


你可以愉快地享受单身,也可以和异地恋的男/女朋友保持甜蜜,这都离不开手机的功劳。很难想象有一天,如果你和你的手机分手或者异地了,你会过上什么样的悲惨生活。


我们离不开手机,除了不能直接帮你繁衍后代,你大概很难想出还有哪些事情是手机办不到的。


我们知道人们可以在手机上工作,但我们同时也知道,手机可以在你不想工作的时候用来刷抖音和玩游戏。于是,当我们看到别人在使用手机时,我们很容易假定TA是在分心而不是在工作。


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传播学助理教授Cameron W. Piercy等人的一项新研究[1]中,研究者们准备了一些人们在商务会议中使用手机等设备的视频片段,并让234名观众对视频中的会议参与者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人们会对在商务会议中手机使用者的行为以及他们在智力、专业性和工作胜任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作出负面评价。即使视频里的手机使用者道歉并解释说他们使用手机是为了工作,观众对他们的评价仍然很低。



不仅是观众,那些自己在会议中用手机工作的人也认为其他手机使用者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他们倾向于把这些手机使用者的行为归因为是在分心和摸鱼,但却相信自己使用手机是正当合理的[2]。


也有研究发现,人们往往相信自己在工作中使用手机能够提升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但别人则做不到[3]。


“我用手机是为了好好工作和学习,而你却只会抱着手机玩。” 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觉呢?


我的眼只能看见你的行为,却看不透你的心 | 内省错觉在作祟


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想法、情绪和感觉进行观察与反思,即内省(Introspection)[4]。相比于其他物种,人类具有内省的独特能力。我们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内省在中国文化中也一直都得以推崇。


可是,仅仅通过内省,我们就能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有意识的想法、情感与动机,并且轻易地直接提取这些自我内部信息。但是,我们却无法直接通过眼睛对我们自身的行为进行观察。


因此,在认识和评价自我时,我们会深信那些我们通过自省获得的信息,而忽视我们的行为信息。


比如,用手机上网课的学堂君很清楚自己的主观意图是“学习”,但却没法看到、也不会细想自己“抱着手机躺在床上”的行为在母亲大人的眼中是什么样子。



然而,当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他人的时候,情况却恰好相反。


我们没法像哈利波特里的巫师那样,一个摄神取念的咒语就获取他人头脑中的情感与记忆,我们只能像麻瓜那样,依赖于我们容易被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即使别人能够告诉你TA的想法、动机和意图,我们也很难判断真伪。被欺骗会付出代价,而识别谎言又需要消耗大量认知资源,于是我们更相信“眼见为实”。


所以,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他人时经常忽视他人的内省信息,而过分依赖于我们能观察到的行为表现。


就像学堂君的母亲大人那样,“抱着手机躺在床上”怎么看也不像是在做正经事,于是她就很容易仅通过这样直观的行为判定学堂君“成天就知道玩手机”。


简单来说,我们倾向于基于自己所想、所感的内部信息来评判自己,却会基于自己所见的外部行为来评判他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内省错觉(Introspection Illusion)[4]。


内省错觉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例如,一个因为意外堵车而面试迟到的人很清楚自己有多想拿到offer,但HR却可能通过你面试迟到的行为判定你通过面试的动机并不强烈。


在使用手机时,内省错觉也很容易出现,Piercy教授还特意把这种在评价手机使用者出现的内省错觉称为“手机内省错觉(Mobile introspective illusions)[1]”:手机使用者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使用手机时的想法和动机(“我要用手机做会议记录”),但对观察者来说,这些想法和动机却是不可知的,再加上手机本身就有“很好玩”的特征,于是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比如商务会议这样的正式场合),观察者很容易对你使用手机的行为作出负面评价。


认清内省错觉,克服偏差盲点


理解了手机内省错觉的存在,我们能够得到一些非常直观的行动建议:如果你想要在商务会议上给老板和同事留下好印象,请你最好把手机放进口袋藏起来。如果你不想像学堂君一样用手机学习被误解,你最好直接改用电脑上网课,以及千万别躺着学习。


除此之外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遍地倾向于通过内省法反思自己,却更多地参照行为来评判他人,这使我们容易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产生盲视和否认,却总能很“敏锐”地察觉出别人身上有什么毛病,甚至成为总在给他人挑刺的杠精。


研究表明,人们能够察觉到他人身上表现出的种族、性别、地域歧视等偏差,却往往认为自己是客观公正的,表现出一种“偏差盲点(bias blind spot)[6]”。


这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使很多人“双标”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而不自知。


正如我们的眼睛存在视觉盲点,我们内省的能力虽然强大,但也存在看不见的隐秘角落。认清内省错觉的存在,是我们克服偏差盲点、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前提。


其次,在认识到内省并不能给我们认识自己提供客观全面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尝试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比如我们可以多交朋友,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来获得反馈。


最后,在我们想要评价他人的时候,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可能对他人的行为作出了过于简单片面的归因,是否关注到了他人更为全面的想法、情绪与动机,是否有换位思考,理解与尊重他人的需要。


相信你通过这样的修炼,下次遇到用手机尽情玩耍(划掉)学习的学堂君,会先思考,“TA真的是在玩手机吗?”